棗莊9月11日電 9月10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奠基儀式在台兒莊古城舉行。棗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偉,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棗莊市人大常委會第一副主任蔣英建,棗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寶民,棗莊市委常委、秘書長孫欣亮,棗莊市副市長霍媛媛,棗莊市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陳偉,棗莊市公安局局長江心田,棗莊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市發改委主任楊建國,棗莊市政府秘書長朱國偉,棗莊市政府黨組成員、市財政局局長尹克同為博覽園奠基。張術平在儀式上講話,張寶民主持,霍媛媛通報非遺博覽園籌建工作情況。
張術平在講話中強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落戶台兒莊古城,對豐富台兒莊古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棗莊在全國、全省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促進棗莊文化旅游產業的加速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今天的奠基儀式,標志著國家非遺博覽園進入建設階段。台兒莊區委、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組織精干高效的工作推進班子,緊緊圍繞中華運河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的戰略定位,深入挖掘棗莊特色地域文化內涵,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國家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要充分借鑒台兒莊古城建設的經驗,建立科學有效的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利用各地的能工巧匠,精心組織施工,嚴把工程質量,努力將其建成精品工程、特色建築、示范項目。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完善商業模式,按照市場運作的辦法,把博覽園的規劃建設與招商招展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台兒莊古城的龍頭作用和第二屆非遺博覽會的影響效應,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入非遺博覽園建設,吸引更多的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創意人才、文化企業入園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共生,建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博覽園。要結合非遺博覽園的建設,對周邊環境進行同步整治提升,加大拆違、改造和管理的力度,完善水系、路網、綠化等配套設施,實現人文景觀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市直有關部門要立足各自職能,發揮各自優勢,為非遺博覽園建設提供高效服務、創造良好環境。市文廣新、規劃、發改、財政、國土、住建等部門,要在創意策劃、規劃設計、質量標准等方面提前介入,主動把關,在融資、立項、用地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幫助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關心支持非遺博覽園建設的強大合力。
台兒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承、保護為主題,分為非遺集中展示區、非遺會展區、非遺創作培訓傳承區、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四大板塊。非遺集中展示區,位於台兒莊古城內,南起船形街,北接箭道街,西連台灣街,全長1公裡,設非遺特色商鋪436間,供非遺項目永久入駐;非遺會展區包括非遺會展中心、非遺演藝中心、非遺博覽中心、非遺文化長廊4個組成部分,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具備非遺產品展覽展銷、演藝演出、精品展示等多種功能;非遺創作培訓傳承區占地205畝,是各類非遺學術研究與交流、傳承人居住創作、非遺教育培訓和傳播推廣等活動的場所;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占地320畝,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利用,促進非遺保護成果轉化。同時,綜合考慮古城在宏觀尺度上突出“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博覽園在微觀層面上突出多民族技藝瑰寶的各自特點,融入以運河文化、大戰文化、魯南民俗文化為代表的非遺元素,做好“園”、“城”結合文章,使之風貌協調,功能互補,相得益彰。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落戶台兒莊古城,對豐富古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棗莊在全國全省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促進棗莊市文化旅游產業的加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