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各地組織完成了2008年獲得命名的42個國家園林城市的復查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根據各地復查情況,對部分城市進行了重點抽查,並對2009年復查要求整改的兩個國家園林城市進行了跟蹤檢查。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了各地復查和抽查結果。
通報指出,復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城市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綠地總量不斷增加,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實施情況良好,綠地功能不斷完善。專業化管理進一步加強,養護更精細、監管更嚴格。生態型、節約型園林綠化持續深入開展,成效顯著。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各城市進一步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能力不斷提升。北方采暖地區城市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改革,節能減排取得良好效果。各城市加大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促進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
通報同時指出了復查中部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城市園林綠化投入不足。部分城市將園林綠化簡單等同於植樹造林,缺乏從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到養護管理全過程的專業化管理與指導、服務;有些城市忽視了園林綠化的公益性質,資金投入不足,城市綠地總量不足、品質不高,不能適應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的需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不力。部分城市對城市綠線管制不嚴格、不到位,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強制性認識不足,園林綠化執法不嚴,園林綠化規劃用地指標被擠占、規劃綠地性質被改變及現狀綠地被侵占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城市將節約型園林綠化錯誤地理解為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園林綠化人、財、物方面的投入,甚至以“節地”為名改變綠地或侵占綠地,導致綠量不足,人居環境質量下降;有的城市大量移植大樹、古樹,盲目引種所謂珍稀、名貴樹種等不良傾向,不僅破壞了大樹、古樹原生地的生態環境,還因為“水土不服”導致大量樹木死亡,造成巨大的資金浪費;有的城市片面強調綠地的景觀效果,盲目追求大模紋大色塊、整齊修剪,或用雕塑、建築等給綠地加貼文化標簽,既影響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節能減排、游憩服務等功能發揮,又大大增加了建成後的養護管理成本;部分城市在實施城市水體綜合治理或濕地保護建設中,盲目追求低投入或規整氣派,對河湖水系實施截彎取直,甚至改變河流自然走向,大量采用硬質駁岸、堤壩等水利工程措施,嚴重破壞了水體、濕地生境,導致原有水生生物消失和水體自我淨化能力的喪失。城市園林綠化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公益性被忽視。一些城市綠地分布不均衡,老舊城區、中心城區、商業區等綠地不足,與“市民出門300米~500米見綠”的要求仍然差距較大;有些城市忽視城市動物園的社會公益性,將動物園搬遷到郊外,或通過承包、租賃、買斷等形式進行商業經營,無法實現動物園在科普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遷地保護研究等方面的功能。
通報要求各地城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從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出發,把城市園林綠化作為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