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景區門票漲價豈能永無休止

景區門票漲價豈能永無休止

日期:2016/12/14 9:34: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五一節在即,很多人盤算著出游。恰在此時傳來消息:未來數月內,全國將有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到60%不等。

  景區門票漲價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往小了說抑制游客出游願望,往大了說危害旅游業長遠發展……但為什麼這些年盡管公眾反對、專家搖頭,景區卻一個接一個地毅然漲價?

  首先,旅游需求旺盛。中國人口多,生活水平又在快速上升期,旅游產業前途大好。景區價格上漲後並未流失太多游客,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不會。

  其次,社會回報機制缺失。旅游產業體系由“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大要素構成,景區企業位於產業鏈的上游——景區把游客吸引來,旅行社、餐飲、住宿、購物、娛樂、交通等均能獲利。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地方,還沒有建立起對景區企業的外部貢獻進行合理回報的機制和渠道,其他行業不會回饋給景區。景區增收手段有限,主要靠門票。

  第三,還貸壓力大。近年來地方政府主導下大手筆開發的旅游景區比比皆是,投資額動辄數十億。要提早收回建設成本,漲價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游客其實是在被迫為盲目開發買單。此外,景區收益往往與地方財政收入有一定關聯,尤其一些地方,景區收入甚至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造成了票價一路走高。

  其實,在控制票價方面,國內也有一些地方做得不錯:北京眾多聞名遐迩的歷史文化古跡票價都較低,故宮旺季門票也不過60元;杭州免除了西湖大門票。事實證明,當景區和地方政府擺脫“門票依賴”,通過產業升級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游客、景區、地方政府就能實現多贏。而要實現這個轉變,就必須通過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建立科學的回報機制,使景區企業的社會貢獻得到合理回報;建立旅游投資的監管機制,避免盲目投資現象發生;建立旅游定價、調價的干預機制,使旅游產品的價格管理更科學。景區是一種公共品,門票漲價不是簡單的景區逐利問題。只有把上游的病根解決了,景區的“漲價跟風症”才能治愈。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