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能否成為旅游文化新亮點?
日期:2016/12/13 20:03: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靈隱寺僧人們走進清波街道,講解識茶、賞茶、品茶知識。(圖片來源:資料圖)
西湖,終究不失為多元文化的匯聚點。千年前的道家和佛教比鄰而居著,百年前的天主與耶稣相互傾聽著,東土沉香懷抱著南華秋水,構築了東南佛國的般若之門。
行走在西湖之濱,在眾多寺廟遺址之間,常常懷想弘一法師《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一文中提及的“西湖的寺院有兩千余所”。由此,不難想象,錢镠治下的吳越山水,在中原的兵禍頻仍下,卻得一片安定祥和。一千年前的江南之夢,令人流連不思歸。
不久前,一場公益的2013杭州宗教文化藝術體驗之旅讓40余位讀者零距離地走近了佛教,也激起了一個“文化命題”:宗教文化,能否成為旅游文化的新亮點?
佛國的東土沉香
曾久居杭州耶稣堂弄的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在回憶錄中說:“杭州是中國歷史最悠久、風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西湖山巒環抱,廟宇錯落,令人歡喜留戀。”
八百多年前,笃信佛教的香山居士杭州刺史白居易的“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的詩句,仍然蕩漾在一片湖水之中。
西湖,滋潤著萬千的宗教元素,走入了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名錄之中,並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湖泊類文化遺產。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魏一媚認為:“宗教文化博大精深,融音樂藝術、繪畫藝術、建築藝術、文學藝術以及養生醫藥知識於一體,沉浸其中,不僅能寧靜人心,穩定社會,有利於道德建設,還會讓人們發自內心地去行善積德、樂善好施。”
杭州市民宗局通過靈隱寺、法喜寺、法鏡寺、法淨寺、韬光寺、永福寺、佛學院、佛學圖書館等大靈隱格局的佛教文化群落建設以及天主堂、伊斯蘭教鳳凰寺、基督教天水堂、基督教鼓樓堂所在的中山路歷史街區有機更新工程等,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宗教元素,推向前台,無意中卻成就了旅游目的地中一顆顆沁人心脾的明珠。
旅游目的地的宗教Style
作為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杭州“東南佛國”品牌,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舉措,早在2006年,杭州市就啟動了靈隱景區綜合整治工程和佛教文化建設工程,提出以觀光游覽、宗教朝觐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型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定位。
其中,佛教文化建設保持和發展靈隱特色,完善宗教朝觐功能,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體現歷史的連續和發展,逐步形成集佛教文化、石刻藝術、人文歷史於一體的佛教文化景觀,是品牌建設的主線。
“禅修靜學、講經交流、梵呗藝術……杭州宗教界正在從基礎建設為主轉移到傳承弘揚宗教文化上來,提升杭州宗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宗教文化與旅游文化結合起來,推進宗教文化建設作為引導宗教界服務全市工作大局、建設東方品質之城的有效載體,是我們近年的創新工作之一。”市民宗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去年,杭州市民宗局指導各宗教團體舉辦了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跡展、徑山寺開山1270周年紀念慶典、“2012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特別是去年12月31日的“盛世鐘鳴·祈福五洲”新年敲鐘祈福活動,還創下歷年敲鐘祈福活動游客人數之最。
早在兩年前,杭州市民宗局就整合“佛教元素”,首次舉辦了佛教文化藝術體驗之旅。今年,該局把這一特色體驗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宗教層面,希望通過整合挖掘宗教文化、宗教藝術與杭州茶葉、餐飲、音樂、建築等方面的歷史淵源,進一步打響杭州“宗教文化藝術旅游”品牌。
宗教Style,正在這座城市,以傳統與現代的姿態、東方與西方的時空,交相輝映著。
宗教文化的“1+X”種效應
在杭州市政協委員夏烈印象裡,杭州已形成品牌的宗教文化旅游活動,只有每年春節舉行的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動。“旅游、文化和宗教部門可以通力合作,繼續挖掘宗教文化內涵,豐富游客參與體驗內容。”
位於上天竺的杭州圖書館佛學分館就是推廣宗教文化的良好案例。去年5月落成的佛學分館,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既與杭州文化銜接,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圍繞佛教文化推出“天竺書香”系列活動,滿足不同階層讀者對佛教文化的需求。
如果說,休閒之都的城市定位是1的話,那麼宗教文化便是那個重重的X,宗教徹底改變了旅游目的地的一次性觀光定位。“十二五”期間,杭州旅游產品開發將力推的三大王牌產品,其中之一就是“東南佛國”。
未來,以靈隱佛教寺廟群、徑山佛教寺廟群、天目山佛教寺廟群為重點區塊,靈隱寺、淨寺、香積寺、徑山寺、昭明寺、禅源寺為核心的系列宗教文化交流活動將在這個“東南佛國”之地,“1+X”地流動著。
宗教文化,能否成為旅游文化的新亮點?
空間,是旁觀者。
時間,或是最好的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