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康熙出巡塞外之地

康熙出巡塞外之地

日期:2016/12/13 23:13: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探尋“康熙”與承德的不解情緣 
    承德,坐擁“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外八廟,是聞名於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勝地,皇家文化、古建築文化、佛教文化、中原儒文化相融交織,凝聚成承德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文物、古跡、名勝、自然風光構成了承德獨具特色的風景,吸引著眾多海內外游客到此旅游觀光。因此,發展文化旅游,承德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決條件。近年來,承德市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宏偉目標,謀劃打造出一大批填補承德空白、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文化產業項目。距離避暑山莊9公裡,位於元寶山旅游風景區的中國·承德《鼎盛王朝》文化產業園便是其中之一。自去年6月18日開始,在產業園內,一場以承德獨特歷史文脈自然風貌及人文元素為創作基礎的全球首部大型皇家文化實景演出河北鼎盛王朝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盛大開演,從此點亮“承德不夜天”,帶給游客全新的視覺沖擊,讓游客在享受奇幻文化視聽盛宴的同時再次回味承德的故事、承德的美景和承德的文化。
    展示承德風情風貌,演繹承德歷史文脈的實景演出為什麼會選擇康熙呢?康熙與承德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讓我們一起走進承德,重走康熙當年出巡塞外之路,從喀喇河屯到避暑山莊,到木蘭圍場,再到元寶山皇家劇場,身臨其境地去探尋康熙在承德“外宮廷”生活的心路歷程。
    第一站:喀喇河屯——探尋歷史遺跡,感懷歷史風雲
    說到承德,很多人都知道避暑山莊、木蘭圍場,很少有人聽說過喀喇河屯,位於灤河岸邊一座小鎮灤河鎮的一處歷史遺跡。其實,這裡曾經有過由清王朝攝政王多爾衮修建的塞外第一座行宮,也是承德歷史上最早的避暑山莊。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首次出巡塞北,就來到了這塊“萬裡山河通遠繳,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避暑山莊興建之前,康熙都是住在喀喇河屯行宮。相傳康熙每次來到喀喇河屯,都感覺“飲食倍加,精神爽健”,於是龍顏大悅,找來泥瓦匠建起離宮數十間,並在灤河北岸興建了一所灤陽別墅。但遺憾的是,這些文物古跡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早已破敗不堪,留下幾許歷史煙雲讓人追古思今,不勝唏噓。灤河,這座古老的小鎮,仿佛遠去了的王朝背影,逝去了歷史繁華,拂拭塵埃,滄桑中那點點歷史遺痕,又能給我們怎樣的感悟和情懷。 
    第二站:木蘭圍場——馳聘皇家獵苑,感受自然之美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再次北巡,在今承德圍場縣一帶的地方設置了木蘭圍場。以後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及蒙古各部等少數民族首領到這裡舉行巡視習武,行圍狩獵,史稱“木蘭秋狝”。這樣一來,可以鍛煉八旗軍隊,還可以向蒙古各部等少數民族首領炫耀清王朝的武力,起到威懾的作用。此後,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許多行宮,於是有了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如今在青山碧野之中仍存有古樸典雅的七通碑,獨特的廟宮合一建築——東廟宮,富有傳奇色彩的練兵台、將軍泡子,成為游人憑吊懷古的好去處。並且,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荊轲刺秦王》、《還珠格格》等二百余集影視劇在此完成。木蘭圍場的草地、森林、山花、河流、水泡、羊群,色彩斑斓靈動,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第三站:避暑山莊——品鑒皇家園林,閱覽天下美景
    至於避暑山莊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相傳康熙四十二年(1703),那年夏天非常炎熱,康熙率領八旗勁旅舉行“木蘭秋狝”大典,神鹿指引,無意中發現了熱河(今承德)這片風水寶地,發現這裡氣候涼爽宜人,是清涼避暑的絕佳去處。於是,康熙大筆一揮,一座“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集天下景物之美的避暑山莊拔地而起。如果說北京紫禁城體現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家帝王文化,那麼避暑山莊更多的體現為極具生活情態的皇家休閒文化。
但是,修建避暑山莊,康熙不只是為了避暑,更為了國家統一,長治久安。以康熙政治家的戰略眼光來看,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離北京很近,又能直達清王朝的發祥地赫圖阿拉古城,是滿清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尤其方便聯系北方的少數民族,是施行“百族向心”、“長治久安”國策的“天賜佳境”。因此,清朝規定,每年新年各少數民族首領及王公貴族按班次赴承德觐見清朝皇帝。康熙皇帝每年都與他們一起打獵,一起飲宴,從而加強了少數民族對中央的向心力。
    並且,對於康熙來說,避暑山莊更是他的精神歸宿。康熙的一生是在征戰與操勞中度過,自幼就開始了統一王朝的征程,他是走了一條艱難而又成功的長途才走進避暑山莊的。這正如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在所著的《一個王朝的背影中》一文中所說:與其他帝王相比,康熙是把生命從深宮裡釋放了出來,在曠野、獵場和各個知識領域揮灑,避暑山莊就是他這種生命方式的一個重要吐納口站。 
    第四站: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身臨奇幻境地,再睹帝王風采            就如去桂林一定要看《印象•劉三姐》,去麗江必然要看《印象•麗江》一樣,來承德旅游肯定要去元寶山皇家劇場,在夜幕下欣賞《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河北承德鼎盛王朝主辦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選用了四個演員扮演康熙大帝,從幼年到老年,選取康熙整個執政生涯中的幾個典型情節,以最有創意的形式闡述了康熙從修建避暑山莊到確立華夏版圖的宏大歷史故事,同時也展示了幼年天子如何文治武功、運籌帷幄,成長為震爍古今千古帝王的心路歷程。         演出一開場,三聲巨響猶如晴天霹雳震撼長空,一束強光劃破夜色照亮元寶山主峰。號角聲四起,滾雷般的馬蹄聲由遠而近,一只神鹿飄然而出,躍上“大元寶”。瞬間,整個山巒燈光驟起,層林盡染,威風凜凜的八旗勁旅浩浩蕩蕩從舞台兩側呼嘯而來,旌旗飄揚,烈馬嘶鳴,整個山谷就成了一幅活的“木蘭秋狝”圖。這便是第一眼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觀眾立馬能感覺到英雄康熙氣吞山河的豪邁氣概。隨後,康熙大典演出的一幕幕經典畫面徐徐展開,一段跨越千年的對話,一曲顧盼生情的戀歌,一生亘古宇宙的探索,一部民族融合的史詩,一場奢華絢麗的皇家盛宴,我們看到了好學的康熙、勤勉的康熙、多情的康熙,還有孤獨的康熙。在演出當中,還夾雜著宮女太監的吆喝聲以及大臣們的呼喊聲,讓人仿佛置身於17世紀的清廷宮苑之中,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切,那麼觸手可及。這樣一個場景,已分不清戲裡戲外,或許我們和這山石、湖水、草木、月亮、星辰一樣都已是劇中一部分,這也許就是實景演出的魅力所在吧。
    “挽弓策馬論英雄,漫卷黃沙破帝宮。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譜墨林崇。”歷史已成為過往,當我們再次踏尋英雄的足跡,行走在滄桑而又深邃的灤河古鎮老街,馳聘在熱情而又奔放的木蘭圍場皇家獵苑,流連於典雅而又不失奢華的避暑山莊皇家別苑,暢想於天地之間,在蔚然壯觀的山水皇家劇場,穿越百年盛世,真實體驗千古帝王波瀾壯闊的輝煌人生,這是怎樣一種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奇妙之旅。承德,這座神奇的魅力之城,還有多少傳奇引領我們去探索,去回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