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徐州發現古城牆遺址 兩漢徐州城露“冰山一角”

徐州發現古城牆遺址 兩漢徐州城露“冰山一角”

日期:2016/12/13 20:06: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記者21日從徐州市博物館獲悉,江蘇省考古專家在對該市市中心蘇寧廣場工地發現的遺址進行全面的開口層位、夯築方法及出土遺物分析後,確定為西漢楚國及後繼東漢彭城國之都城彭城的東城牆遺址,兩漢徐州城同時露出冰山一角。

  據了解,本次發現遺址的區域為該市重點工程蘇寧廣場建設項目內,該工程自去年8月工程基坑土方開挖以來,徐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在工地采取隨工清理和探方清理兩種方法持續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截至昨日,共發現各時期文物千余件。經發掘研究,徐州市考古隊獲取了最為重要的成果是現場西側發現了夯土城牆遺跡,該遺跡由城牆和城門兩部分組成。

  夯土城牆與彭城路大體平行,基本正南北向,調查勘探長度約120米,底部寬度約25米,現存高度1.2-1.8米,殘存城牆頂部距地表約10米。城牆直接構築於生土面上,底部挖有淺基槽,基槽深約0.5米,上部被唐宋時期堆積所疊壓,城牆內外兩側發現有西漢和東漢時期的文化層堆積。城牆夯土為灰黃色,夾雜大量料姜石顆粒,類似生土,內含少量陶片,夯層明確,夯窩明顯。據介紹,在該遺址還發現一城門遺跡,城門寬3.2米,殘存高度1.2米,殘存有10層石板平鋪壘砌,石板內側平整。雖然城門門道內未發現青磚或石磚鋪地,但是有明顯的踩踏面痕跡,專家判斷為出入長期使用所致。

  在近13年來遺址周邊地區同一文化層發掘過程中,不斷出現大量漢代遺存:2000年,徐州國際商廈工地發現了大量漢代遺存,出土海量的漢代建築材料,部分材料初步確定為西漢楚國王宮之鋪地磚;2005年,徐州金地商都二期工程距地表10米處發現了明確的漢代夯土台基;2006年,徐州皇城大廈工地發現新莽時期的銅錢窖藏,出土銅錢近2噸……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為首的專家們初步分析:此為西漢楚國及後繼東漢彭城國之都城彭城的東城牆遺址。

  在考古過程中,徐州因連年水患導致不同年代文化層重疊特征明顯,遺址發掘出的文化層多達14層:1-5層為明代堆積,距地表深度8-8.4米;6-10層為唐宋時期堆積,距地表9.6-9.9米;11-13層為六朝時期堆積,距地表10.8-11.1米;14層為漢代堆積。據史料記載,徐州因地處黃淮平原腹地,常年罹患水難。《明史·河渠志》記載:“天啟四年六月,決徐州魁山堤,一向東北倒灌州城,城中水深一丈三尺,……徐民苦淹溺……。”這次水災經三年不退,它從黃河上游帶來的泥沙將徐州城徹底掩埋。屢次洪水給徐州帶來的近5米沉積層,給考古發掘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一直以來,徐州漢代考古主要集中在墓葬的發掘上,據林留根介紹:“此前徐州漢代文化遺存的發掘多是漢墓。漢代徐州城市的歷史發掘還停留在零星的‘點’上,能夠支撐徐州漢墓的漢代社會生活基礎的考古發現甚少。”我省考古專家經過討論認定徐州漢代古城牆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讓徐州漢代遺存發掘由‘點’變成了‘線’和‘面’。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對今後徐州考古具有坐標作用,將為研究漢代徐州生活狀況、生產方式等方面提供非常重要的資料。

  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徐州漢代古城牆的考古發掘工作還在繼續。專家建議今後的考古發掘重點是:搞清楚漢代古城牆的修建以及廢棄時間,結合歷史文獻以點帶面對徐州古城牆做綜合平面分析。(記者 李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