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留住古建築荒殘美

留住古建築荒殘美

日期:2016/12/14 20:39: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南京明城牆現在已破損嚴重,為了申遺成功,幾年前它被列為重點修復工程,即使是現存比較完好的一段,修復一米的造價也在5000元以上。盡管如此,南京人還是准備想盡一切辦法修復它。

對於南京人這股愛護和修復古城牆的熱情可以理解,但是否必要就值得商榷了。

比如說,被無數現代建築大師尊奉為最高建築典范的希臘帕提農神廟,公元前432年建成以後,先後改做基督教堂、清真寺、軍火庫。1687年又在戰爭中被炮毀,只剩下30多根石柱和斷壁殘垣。但至今面貌未改,仍屹立在雅典衛城的山巅上。再比如建於公元前80年左右的橢圓形古羅馬大角斗場,到現在,依然是斷壁殘牆。

像這樣殘破而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建築,在歐洲數不勝數。是這些國家的文保意識不到位,還是沒有財力去修復它?顯然都不是。被復原的那些古建築還會有當初那樣富有震撼人心的神韻和深厚莫測的歷史文化底蘊麼?

與其完全修復南京明城牆之類的古建築,還不如保留與再現其荒殘美的歷史文化意境,這樣做或許更能彰顯古建築的存世價值。最近我國長城、故宮等6處世界遺產因修繕過度而被亮起黃牌,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 來源:江淮晨報 作者:馮雁軍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