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香山
日期:2016/12/14 17:20:02   編輯:古建築紀錄南香山
南香山瀕臨南海,山前平坦的珠江三角洲上東江、珠江日夜奔騰入海,其水路、陸路十分便利,南香山也因此成為古人較早踏足崇拜的山脈。有史料記載的,在南香山上便遺留下蓮花書院、百花寺、蓮洞書院、湛子洞、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書霍韬的墓葬等諸多先人古址遺跡,年代可謂歷史悠久綿延千年。
南香山
站在南香山若隱若現的殘磚碎瓦的遺跡邊上,伸手觸摸那千年寺觀古院的殘壁斷垣,便不由然地會為那其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怦然心動。
當地政府部門的朋友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百花寺舊址上曾挖掘到一只柱礎,經文物部門鑒定為隋唐之物。文革時期,以破除迷信為由將寺廟拆除,當還拆毀了蓮花書院,蓮花書院現只留下湛子洞石刻,是明代大儒湛若水親筆所提。霍韬墓湛若水墓等明代文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列為增城市文物保護單位。百花古寺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陸續重建,百花古寺曾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香火鼎盛,直至新塘工業園征地被毀!現如今,僅存下"百花古寺"四字石碑,增城的歷史文化又一瑰寶盡失無蹤!與百花古寺關系影響較大的則是康熙初年的和尚"巢僧",他曾在其廢圯上居住,後在附近的華峰山建成海門禅院,從此華峰山逐漸成為南方著名佛教勝地。
據百花古寺修碑記,蓮花書院始建於東漢永平(公元58-74)年間。她是百花古寺的前身,為今天增城最早的文化教育聖地。《增城志(明版)》記載:"未有增城,先有百花。"到明初,一代大儒湛若水晚年在此開壇授學,始建蓮洞書院,並留下手書"湛子洞"。
南香山因此成為融道教、佛教與儒教三教合一的福地。這些先人的"神物"也成為新塘、東莞等一帶當地人的崇敬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