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古建築-飛檐

中國古建築-飛檐

日期:2016/12/14 19:22: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飛檐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屋頂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屋頂在單座建築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達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頂形成曲線,不僅坡面是曲線,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線,在屋檐轉折的角上,還可以做出翹起的飛檐。梁架組合形式所形成的體量巨大的屋頂,與坡頂、正脊和翹起飛檐的柔美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古代漢族建築最突出的形式特色。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谛觀之,飛檐列棟,丹垩粉黛,莫不具焉。”

中國古代漢族傳統建築檐部形式,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多指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常用在亭、台、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築的屋頂轉角處,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為飛檐翹角。飛檐為古代漢族建築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檐部上的這種特殊處理和創造,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將屋檐向上托舉,建築群中層層疊疊的飛檐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飛動輕快的韻味。

與西方的石制建築不同,中國古代漢族木制建築以斗拱為“基本詞匯”,所謂斗拱,是將屋檐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而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句式”,飛檐也有許多類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靈、或樸實古典飛檐、或威嚴,亭、台、樓、閣都要用飛檐來標明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的難點和要點,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其設計必須恰到好處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樸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