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千年歷史水鄉古鎮安昌尋臘味
日期:2016/12/13 23:06:58   編輯:古建築紀錄紹興12月10日訊 1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古人雲:“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節,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雖然南方的天氣並不一定會迎來雪的降臨,不過關於大雪的習俗一直延續。
說起這大雪時節的習俗,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而南方則有句俗語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鹹貨”,以迎接新年。
在紹興以西十幾公裡有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安昌。臘月應該是安昌最迷人的時候,也是最美味的時候。
溜達在石板鋪就的老街,破舊的河廊、長滿青苔的河埠,幾乎沒有任何人工的粉飾,卻無不流露出歷史的印記。如今的安昌鎮沿河老街上,到處掛滿了當地百姓自制的臘腸、腌魚鮝等。那房檐下、河廊間,掛滿的一串串臘腸在艷陽下紅得發亮;只只風干的醬鴨、醬鵝、鳊魚在微風中醬香浮動,撩人腸胃。
這些紹興傳統年貨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能保存特別長的時間。有人說這與紹興人“做人家”的性格有關系。吃不完的東西捨不得丟掉,只能想辦法通過腌、醬等方法把它保存起來。通過腌和醬方式,也是紹興人“度荒”的一種方法,發展到現在變成一種傳統。如今紹興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這些傳統仍然保留了下來。
早上8點半,走在古鎮的老街上,很多人家都在忙著,曬醬貨、做醬貨。我們找了一家叫烏氈帽酒店的經營戶,店主平大姐和朋友正在後院灌臘腸。
一旁是一大盆腌制好的豬肉,平大姐熟練舀起一勺放入灌腸容器,一推,肉便灌進了豬小腸裡,每灌一段用牙簽在腸皮上戳一個小洞,放出空氣。灌滿之後,用繩子一段段打結,懸掛在陽光處。曬3~4天,然後在陰涼通風處晾一周到10天左右,便可蒸煮吃了,特別地鮮香。
平大姐說,每年11月開始,她們就准備腌、醬貨,只要天氣好,她們就做。光是灌腸,每天就要用掉四五百斤肉。臘腸的關鍵在於用料的新鮮,肉用的是新鮮豬後腿肉,切成小塊後放入燒酒、上等醬油、雞精、適量白糖用手攪拌勻,再灌:“放在米飯上,每餐蒸幾段吃,特別地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