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理水意境探微
日期:2016/12/14 19:20:45   編輯:古建築紀錄園林無水則不活,無論走進哪個園林,人們只有看到水,才會真正體會到園林之美。有水,園林就更有生機;有水,園林就更顯意境。園林中的水寄托著古聖先賢的思想,也啟發陶冶著後來者的心智。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靈魂。
水——生命之源,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要素之一。古人稱水為園林的“血液”。水景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占重要地位,古今中外的園林對於水的運用非常重視,水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古典園林有著“無園不水”之說,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我國園林游樂的內容。水,晶瑩剔透,柔媚且強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無限的想象,是園林中最富有生氣的因素。
摹寫自然 人化自然
說到理水,需“引”水思源。古代園林,特別是大型皇家園林中的水,大多直接引自江河湖海。秦始皇建蘭池宮引渭水為池,上林苑引渭水為源;宋代艮岳引景龍江之水構成雁池、大方沼、鳳池等較大的水面,創造了河湖、溪澗、潭瀑等自然水態於園中;南宋宮苑引錢塘江和西湖之水。總之,園林之水大都引自大自然。
在利用自然之水造園時,盛水的池沼在其形狀、理水的形態上以仿效大自然形狀為主,尤其在皇家園林中,如避暑山莊的如意湖、頤和園的昆明湖等。正是對大自然的依賴,使得園林理水成為一種自然的濃縮。傳統園林的理水,是對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煉和再現。漢武帝時建立建章宮太液池就有象征神山的一池三山景觀,並一直沿襲至今成為中國園林理水的一種典型模式。這種象征手法是對自然摹寫的一種升華。
今天,在較大的皇家園林中,如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杭州的西湖等均可見到。在漢代上林苑昆明池中,立有石人,塑造相對而立的牛郎織女形象,其中間的池水,就象征著天河。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建仙都苑,苑中堆有五座山,象征五岳,在五岳中間引水象征中國的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條河流。在文人園林中,則有“一勺則江湖萬裡”的小中見大的象征手法,以一勺代水而微縮自然於有限的景致中。
天地之美 盡在水中
萬物之色,水色最淡,卻能反映出形形色色的景物,也最富於色的變化。莊子曰:“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無則無為而無不為。”水的無形無色正是“虛”的象征。靜水如一面明鏡,看似虛無,卻涵養著四周的美景,其周邊的建築、山石、樹木乃至天空都被水含映在其中,使得人們的視線無限延伸,無形中擴大了空間,體現出水的深沉含蓄,映射出園林意境。
在北海北岸有一組佛寺建築,台頂有乾佑閣,被形容為“倒影入水,波光蕩漾,如入水晶宮阙”,正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創造的一種水中仙境的形象。計成在《園治》中用“素入鏡中飛練,青來郭外環屏”,形象地點出瀑布落入湖面的清淡,遠山青影入湖的沉郁。水色在景中起到點色的作用,又含有沖破沉悶的價值。
水色又是最富於變化的,寬闊的水面反映著天光雲影,水中之影加強和擴大了園林空間的景致,因而產生虛實之美。“水天一色,天地融合,月光如水水如天”即是很好的詩證。古人雲“水性至柔,是瀑必勁”“水性至動,是潭必靜”。水,剛柔相濟、動靜結合,靜水體現柔美,瀑水顯示力量。“水滴石穿”,體現出水雖是至柔之物卻能無堅不摧,表現出水是恆久力量的象征。“何必鐘與竹,山水有清音”,水以其聲響美為園林增添了無窮意境。在流動過程中,水與山石、河岸、植物等產生摩擦,發出各種音響如天籁一般。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澗”,引無錫惠山泉水,由山的腹地經過曲折的溪澗進入寄暢園,沿著這條溪澗,使水由石上跌落於道中,產生叮叮咚咚不同的回響聲,時而清淺低唱,時而婉轉回環,恰如天然的琴曲。“臥石聽泉”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俞伯牙創名曲“高山流水”,今天聽眾仍能在古筝的抑揚頓挫中感受到自然山水的音響美。
山水比德
我國古典園林中特別重視寓義於物,以物比德。人們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種象征。不爭名利、與人為善、正直無私是對水的品德的最好诠釋。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他認為有道德的人,就像水那樣,總是滋潤著萬物,順其自然而不與人爭。在古典園林中,常有許多建築臨水而建,為突出建築的地位,大多是前部架空挑出水面,水好象是從建築下方流出,顯得含蓄深幽。這些藝術手法,暗含著水的謙和處下,從不彰顯自己,甘願處下,做建築物的陪襯。
孔子對水的評價很高,認為水無私給予萬物,能“不清以人,鮮潔以出”,洗淨污濁,與人為善;水至量必平。
水的情體現在因借一年四季的天氣變換,引自然的現象而產生四季的美景:春水綠如油,夏聽池蛙聲,秋色半江紅,冬日雪掛松。“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是中國園林所遵循的原則,中國園林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為一體,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加工提煉,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蘇州滄浪亭的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俱有情”的詩句,就表現出園主視己與自然渾同一體的閒適之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畫家們對山水的情在詩句中顯現得淋漓盡致。自然界豐富多彩的水體是客觀存在的物質,通過欣賞者的詩情畫意,可以使水景出神入化,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一種掩映不住的神韻。
曲水流觞
水,因其形而彰顯其美。園林之水,貴在曲折,形曲則意深。曲水流觞是中國風景園林理水的一種別具風格的形式,古代文人們聚會於曲曲彎彎的水溪旁,以羽觞盛酒其中,任其在曲溪中漂游,人們沿溪而坐,當酒杯停在誰的座旁則飲酒作詩,有作詩飲樂的意境。最典型的是王羲之在紹興蘭亭舉辦的邀宴,並作蘭亭序流傳千古。
蘇州拙政園西部全園之水,好似書法中的一帖狂草,水從園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後開始,曲曲彎彎一直流向中部園內大池,妙不可言。
水之意還體現出她的生機無限、孕育生命。水面植荷,生意盎然,一方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調;另一方面體現水容萬物,生生不息的意境。魚兒戲水,荷蓮溢香,沙鷗翩翩,確是無限逸趣。拙政園西部、怡園等處水池內都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井水冬天溫暖,可供魚類過冬。魚是生靈的代表,是游動的生命、延續的生機。
天地之美,園林概之;園林之美,理水載之。理水濃縮自然,有美、有德、有情、有意,大美不言,盡在理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