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揚州漢陵苑風景
日期:2016/12/14 17:20: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地處揚州瘦西湖蜀岡風景名勝區東部,為西漢第一代廣陵王劉胥及王後的墓葬。博物館氣勢磅礴,建於山頂之上,地形起伏,林木蔥郁,綠草成蔭,建築古樸雄渾、巍峨雄偉。是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代文化、經濟的人文景觀。
漢陵苑
垂絲海棠
苑中展出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椁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全國罕見的大型墓葬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葬制,它與玉衣、梓宮、便房、外藏椁同屬帝王陵墓中重要組成部分。
館藏珍品——金縷玉衣
“黃腸”是指黃心的柏木,“題湊”是指題頭向內拼湊聚合而成的結構。廣陵王劉胥墓中的“黃腸題湊”以楠木作構件,每塊企口高低錯落有序,塊塊緊扣,層層相疊,堅固細密,宛如魔方,放錯一塊,無法復原。該墓共用“題湊”八百多根,與全國出土的十座“黃腸題湊”墓相比,其用料之大、結構之嚴,確為驚世之作,堪稱世界之最。
陵內文物
該墓雖曾被盜,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約千件。其中的全套銅浴器、兵器帶鉤盾,皆為罕見之物。
廣陵王劉胥之墓,盜墓所用的梯子還放在原處
王後墓是與廣陵王劉胥的陵墓相繼出土的,同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葬制,同時搬遷到揚州。王後墓位於廣陵王墓的東側,相距50米。兩墓東西並列,為同茔異穴式夫妻合葬墓。
當時的工匠為了避免將題湊塊放錯,在每一塊上都刻了字樣標明方位。像這樣的一塊直徑約74厘米,墓中最大的一塊有85厘米。按楠木的生長速度來推算,長成這樣一棵需要兩千多年。而這兩座棺墓距今也有兩千多年,也就是說這些楠木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
王後墓
陵墓內還是有點陰森,不敢多拍,不如去欣賞一下室外的美景吧。此時是3月底,苑內種植的一片垂絲海棠競相開放,引得大家紛紛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