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四人盜挖明佛教長老之墓 14小時未進入被捕

四人盜挖明佛教長老之墓 14小時未進入被捕

日期:2016/12/13 23:55:03      編輯:古建築紀錄

犯罪嫌疑人陳某指認盜挖的古墓

    聽說老家有個古墓,陳某約了3個朋友提起工具箱前去“尋寶”,足足挖了14個小時,仍沒辦法進入墓中。前日,兩名犯罪嫌疑人被武隆檢察院批捕。經武隆文管所鑒定,該墓建於明代正德元年,是當地佛教長老之墓。

    牌友聚會商量盜墓

    去年11月中旬,陳某邀約王某和張某在他涪陵家中聚會。由於3人都沒有固定工作,在一起的大多數時間就是打牌。陳某等人一邊斗地主一邊商量快速“賺錢”的方式。

    “聽說我老家武隆縣廟垭鄉紅廟組有一個古墓葬,本地人管它叫和尚墓,時間還有點久,估計裡面有古董,可能值點錢哦!”陳某突然想起了老家的古墓,“那個古墓地方偏僻,少有人知,也不容易被人發現。”張某一聽,來了興趣,“可以噻,弄了東西,我們大家分。”

    兩天後,張某、陳某來到廟垭鄉看古墓。“這裡面有東西。”張某看了後有些興奮,還打電話告訴了兩個朋友。

    墓門太牢無法打開

    “走,去挖墓,找點錢用。”又過了兩天,張某打電話給陳某。當日早上10點,張某、陳某及張某的兩個朋友共4人,帶上裝有錘子、鋼釬、鐵掀、錾子等工具的工具袋,騎了3輛摩托車前往古墓。

    到達後,4人簡單分工,陳某負責望風,張某等3人拿起工具就開始鑿墓門。由於墓門由石頭砌成,張某等人鑿的進度較慢,鑿開右側石門後,裡面空間很窄,只能用手摸,但裡面還是石頭。

    “這個墓設計太牢固了。”因現有工具無法打開裡層,大家決定用鋼釬去插該墓頂部,因為泥土比較軟,就從那裡入手。

    下午5點半左右,陳某去吃喜酒先行離開,留下張某等人繼續挖墓,可他們一直挖到晚上12點,由於古墓修建得很牢固,幾人仍沒能進入墓室。

    一無所獲還被抓了

    “這裡有處古墓被人挖了。”幾天後,一名定期巡山的護林員在巡邏中發現古墓被挖,立即向武隆縣公安局鴨江派出所報案。

    接案後,民警趕往現場查看,由於該古墓地處偏僻,連很多生活在這裡的當地人都不清楚位置,在步行了近兩個小時的山路後,民警才來到古墓所在地,發現古墓右門已經遭到破壞,且前後都有被挖掘的痕跡,所幸,古墓裡門未被打開。

    根據現場勘察的情況,民警推測,這起盜墓案有本地人參與。根據這一推斷,民警大量走訪了山下村民,並最終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陳某。前不久,聞訊逃走的張某也相繼歸案。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其中兩名犯罪嫌疑人涉嫌盜掘古墓葬被武隆檢察院批捕。

    新聞縱深

    系明代長老墓

    浮雕精美有研究價值

    昨日,武隆縣文物管理所田所長稱,經考證,被盜墓葬始建於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是當地佛教長老之墓,建築規模較大,歷史年代早,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田所長說,該墓是武隆縣明代古墓中唯一一座具有大量浮雕圖案的古墓葬,且浮雕圖案精美,一般的浮雕大都是只有正面有圖案,而該墓的浮雕圖案兩個側面也有,且做工細致,雕刻工藝精湛。這個古墓的發現對於研究明代的民間喪葬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他們已經組織人員采取保護措施,下一步將研究如何進行修復和妥善保存。

    此外,被盜墓地地處廟垭鄉白雲灣,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明代重臣劉秋佩辭官回鄉後就在白雲灣建了“白雲書院”,教書育人,而墓地正好離“白雲書院”遺址不遠。據當地的老人講述,以前的白雲灣佛教相當興盛,當地有座廟宇規模較大。田說,該古墓的主人就是廟宇主人,現在從古墓周圍還可以看到廟宇的部分遺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