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鎮蠶絲之鄉 震澤可是蘇州的寶
蘇州2月28日電(記者 湯寧)歷史文化名鎮震澤,歷史悠久、風貌獨特、古跡眾多、人文荟萃,是著名的蠶桑絲業之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古鎮的保護和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為此,我市依法編制了《蘇州市吳江區震澤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以進一步保護歷史文化遺存、規范城鎮建設和管理、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昨天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該《保護規劃》,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進行研究、修改和完善後,按法定程序上報批准。
震澤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位於江浙交匯處,建築營造方式集兩地之成,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古鎮保留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研究江南古鎮發展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該鎮在2001年被省政府公布為江蘇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不過該鎮長期以來尚未系統完整地編制過保護規劃,尤其是2003年11月,按照鄉鎮撤並整合、行政區劃調整的要求,原吳江市八都鎮所轄范圍並入震澤鎮,震澤鎮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保護對象與數量與2001年省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確定的相關要求發生了變化,因此迫切需要編制古鎮保護規劃。
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市規劃局局長凌鳴介紹,此次《保護規劃》的目標,既要使震澤古鎮整體空間格局、傳統風貌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以保護,又要使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再現震澤清末明初江南古鎮的風韻。同時整治古鎮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滿足現代生活需求,提升古鎮新活力。
《保護規劃》提出,震澤古鎮分為鎮域、歷史鎮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遺存四個層次來保護。其中鎮域面積96平方公裡;歷史鎮區即重點規劃區,東至分水墩,南至仰家鴛鴦廳,西至頔塘河,北至新開河北岸,總面積約76.3公頃;歷史文化街區范圍是東至禹跡橋,南至市河南側,西至報恩橋,北至藕河街南側,總面積約12.98公頃。《保護規劃》的功能定位就是要在保護古鎮風貌格局的前提下,突出震澤歷史文化名鎮的歷史人文特色,延續震澤古鎮的寧靜、祥和的氛圍;以傳統居住為主,兼顧古鎮文化旅游的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