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高沙天贶文化節在湖南省洞口縣盛大啟幕

中國高沙天贶文化節在湖南省洞口縣盛大啟幕

日期:2016/12/13 22:39:32      編輯:古建築紀錄

  7月24日,由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倡辦的“圓夢絲路·祈福中華大型系列活動之中國高沙天贶文化節啟動儀式”在千年古鎮湖南省洞口縣高沙鎮隆重啟幕。

  本次活動由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洞口雪峰文物研究保護中心承辦,中共高沙鎮黨委、高沙鎮人民政府、洞口縣第三中學協辦。活動得到高沙商會、高沙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高沙鎮舊城改造項目部、高沙古鎮傳統文化活動中心的大力支持。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潘震宙 ;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喬申乾;文化部原非遺司司長、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屈盛瑞 ;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理事長姜豐義;中國將軍藝術協會常務副會長祁榮祥少將;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秘書長馬靜、高德魁;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張基軍以及邵陽市、洞口縣、高沙鎮相關部門的領導王銘祥、張千山、趙應國、張麗雅、王樂華、彭凱、黃河等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
 

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喬申乾與高沙商會會長陳立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
 

  洞口地處湘西南,雪峰山東麓,歷史淵源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跡景觀眾多。不僅有洞口塘、羅溪國家級森林公園、廻龍洲、龍眼洞、半江風景區等旅游觀光、避暑休閒的自然風光。還有高沙古鎮、蔡锷公館、秀雲觀、觀音閣、宗祠古建築群等歷史人文景觀;此外,洞口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最後一站”雪峰山會戰“著名的江口狙擊戰也發生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紅色旅游資源。具有1300多年的高沙古鎮素有“小南京”之稱。古人形容她的景致是“五裡長街、煙景繁華”。

  高沙古鎮肇自秦漢,以盛產優質大米暢銷各地而興盛,唐朝稱“米市”,至宋朝已臻繁華。天贶節起源於宋朝,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是日,僧人曬經書,讀書人曬書籍和紙筆,百姓曬衣物,得去霉防蠹之效,故有“六月六曬紅綠”之諺。隨著社會的發展至明朝中期,高沙八街與四鄉居民擴充和豐富了天贶節的活動內容,演變成 “天贶節—迎故事(演古)”的大型廟會。前後數天,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不僅促進了高沙的商業繁榮,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而且演變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成為高沙古鎮的文化標志之一。

  清代詩人蕭鴻鈞,曾在詩歌中反復詠歎著高沙這片水雲之鄉,如蓼水一般,傳誦著當年的煙景繁華,也傳誦著繁華背後年年相續的情懷:

  年年六月傳遺事,山市裝成海市華。

  洞口黃橋石江路,逢人便說走高沙。
 

藏族知名組合——香巴拉組合演唱《美麗香巴拉》、《游擊隊之歌》
 

洞口瑤族人表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棕包腦》祭祀舞蹈
 

著名歌手春雷演唱《吉祥》、《八千八》、《滿堂紅》
 

  天贶文化,是上天的賜贈,是民俗文化的遺產。這些寶貴的資源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審美和科研價值。而高沙商會、湖南高沙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洞口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與推廣,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為了更好地挖掘傳承傳統文化,活動現場,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洞口雪峰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

  文化部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喬申乾主任告訴記者,在習總書記“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導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呈現春色滿園的大好時機。為此,他們適時倡辦了“圓夢絲路·祈福中華”大型系列活動,旨在推動傳統文化更好地發展。

  天贶逢佳節,地靈鐘異人,六月初六天贶節,山水古韻高沙美。舞台上一曲《高沙美》,引發全場觀眾的共鳴,追溯傳統民俗的文化魅影,探訪天贶文化的前世今生,祝福高沙 祈福中華!
    中國規劃網 國際新聞開門中國城市頻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