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烏鎮旅游攻略:水巷深處舊夢來

烏鎮旅游攻略:水巷深處舊夢來

日期:2016/12/13 22:39:34      編輯:古建築紀錄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裡,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裡、45公裡和60公裡,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裡,距上海140公裡。 

    烏鎮分共東柵、西柵、南柵和北柵。東柵和西柵是景區,會收費。南柵和北柵是生活區。東西柵已經非常商業化了。但西柵的夜景確實相當漂亮。南柵和北柵是三輪車夫所指的“老烏鎮”,無門票,雖然沒有東西柵的規整管理 ,卻勝在滿溢的市井氣息和純粹的古鎮風貌,老的林家鋪子就在北柵,在烏鎮游玩,一般只有住上一夜才算體會到完整的烏鎮。東柵景區大概3小時,西柵5-7小時差不多就夠了。

    東西柵景點匯總

    1、東柵景區

    東柵景區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當年電視劇《似水年華》的大部分取景便是在東柵,古樸的民居沿河岸鋪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牆,熱鬧的商鋪和客棧臨街而設,很是熱鬧繁華。

    東柵景點:匯源當鋪、訪廬閣、皮影戲、翰林第、修真觀、古戲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錢幣館、木雕館、藍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烏鎮民俗風情館、江南百床館、傳統作坊區、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雙橋(通濟橋、仁濟橋)等所有旅游景點。其中古戲台、修真觀、皮影戲館、翰林第、訪盧閣、匯源當鋪是在景區外面的,既然買了門票,就不要錯過了,還是去逛逛吧。

    2、西柵景區

    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並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游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游、休閒度假為主。

    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7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例如,通濟橋和仁濟橋兩橋成直角相鄰,不管站在哪一座橋邊,都可以看到一個橋洞裡的另一座橋,故有“橋裡橋”之稱。“橋裡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堪稱橋景一絕。其主要景點包括:

    西柵景點:標准景點22個,其他附屬景點10多個,包括:安渡坊碼頭、草本染色作坊、昭明書院、雨讀橋、三寸金蓮館、烏鎮老郵局、水上戲台、評書樓、恆益堂藥店、廳上廳、金銀民俗館、雙橋、白蓮塔寺、文昌廟、關帝廟、水上劇場、詩田廣場、益大絲號、烏錦作坊、烏將軍廟、秀水廊街、定升橋、靈水居、孔另境紀念館、沈澤民紀念館、茅盾紀念堂、茅盾陵園、王會悟紀念館、水上集市、亦昌冶坊、敘昌醬坊、西柵城牆柵門、月老廟等。

    西柵二期與一期以保護古跡的目的不同,它是一個中國罕有的“觀光加休閒體驗型”古鎮景區,完美的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街區內的名勝古跡、手工作坊、經典展館、民俗風情、休閒場所讓人流連忘返,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泛光夜景氣勢磅礴。

    烏鎮東柵茅盾故居
 


 

    是革命文學家茅盾(沈雁冰) 祖輩居住的老屋,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建築面積650平方米,為清代江南民居 。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誕生至1910 年春離鄉求學 ,在此生活了十三個春秋,以後數十年仍聯系不絕 。

    茅盾故居有茅盾1934年親自設計翻修的書齋、手植的天竹 、棕榈。1982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1983年8月籌備修復,1985年7月落成開放,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後相繼增擴附屬用房和陳列館,現總建築面積1731.5平方米,1994年8月更名為桐鄉市茅盾紀念館,設《茅盾故鄉烏鎮》、《茅盾走過的道路》、《茅盾故居(復原)》三個基本陳列室。  
    烏鎮東柵逢源雙橋
 


 

    如果說水是烏鎮生生不息的樂章之魂,那麼橋便是樂章的小節,它賦予水之韻以節奏。西柵的橋大多為單拱石橋。在通濟橋橋北,灌木掩映處、苔藓斑駁間,依稀可見一副對聯:通霅門開數萬家西環浙水,題橋人至三千裡北望燕京。細細品味,原來橋不僅聯通空間,也聯通古今。

    逢源雙橋位於東柵景區,是一座別具風味的古橋。因其上有一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下有水柵欄,系古時水路進出關卡。傳說踏走雙橋有男左女右的習俗,走一遍橋,須分走左右兩半,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

    站在逢源雙橋上,是眺望烏鎮美景之一----財神灣的極佳視點,極目一望,東市河南岸垂柳依依,北岸水閣逶迤,令人心曠神怡。

    烏鎮古戲台
 


 

    位於東市河河東,修真觀附近。是修真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

    戲台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樓台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前部是戲台,正對廣場。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會、三月廿八迎東岳廟會、五月十五迎瘟元帥會等,都要在戲台演神戲,招待修真觀中的諸神。平時,還演出一些“罰戲”,即烏鎮傳統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法。
 


 

    江南百床館

    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座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館內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構造形式,造型簡潔、樸素,比例均衡,並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體現了明快的藝術風格,同時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澤和紋理特點,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渾然天成;第二展廳的有清· 拔步千工床等床,這批床材質優良,工藝復雜,制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工床被譽為“ 鎮館之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 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看百床館,並不在於窮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數量,而在於細細品味那一張張床上所加載的豐厚歷史與生活內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當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時候,人一定是平和與幸福的,這就是古老中國人的心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