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古城保護規劃:“保護、利用與發展”並舉
日期:2016/12/13 20:03:14   編輯:古建築紀錄由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司長孫安軍、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吳建平、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等12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真聽取了規劃方案的介紹,審閱了規劃文件,經過充分討論、研究和質詢,形成論證意見。副市長陸留生出席論證會。
蘇州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30多年來,在“全面保護古城風貌”方針的指導下,古城保護取得較好的成績。姑蘇區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范區的設立,改變了古城三區分割的局面,為古城謀求整體保護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園區、高新區、相城區等古城周邊新城建設快速發展、服務業迅速集聚,一方面為古城的疏散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位於區位中心的古城交通更趨復雜;古城內收入較高的居民向新城遷移,古城居民年齡結構老化、收入偏低……迫於古城更新發展,城市轉型發展,保護理論、技術和方法創新等需求,有必要對蘇州名城保護規劃再次修編。《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規劃范圍為蘇州市區行政轄區,包括姑蘇區、高新區、工業園區、相城區、吳中區和吳江區,面積2473平方公裡(不包括太湖、陽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積)。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全面的名城保護觀:保護、利用與發展三者相互協調、相輔相成,使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保護的原則為“全面保護、專業保護;合理利用、有效利用;特色發展、協調發展”。規劃以人為本,重點關注居民發展,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宜居環境。
專家組認為,完善保護規劃體系,適應當前保護形勢,科學、合理、有序地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引導產業轉型、文化繁榮、生態保護、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市民生活水平提高,進行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新規劃回顧了1986年至2007年四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提出了以保護為前提,合理利用和協調發展的思路,針對保護什麼和怎樣保護提出了九個方面的對策。規劃基礎研究工作扎實,論證嚴謹、定位分析准確,內容全面豐富,理論、技術、方法具有創新性。
同時,專家組也提出了要加強歷史文化要素在空間、時間、類別等方面的關聯性研究,進一步優化保護對策等意見和建議。據悉,下一步,《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將根據專家組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