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倒懸空寺

倒懸空寺

日期:2016/12/14 17:26:3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倒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在西藏最荒涼最貧瘠的西部,有一個只被少數密教守護者知道入口的隱秘之地,那就是遺失在西藏千年歷史中的“密修者聖煉堂”——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倒懸空寺,這是密教徒專門用來修煉的地方。這十八座倒懸空寺,匪夷所思地建築在一座身高超過千米的巨佛的手掌之上,巨佛的身體,則全部隱藏在神秘的藏地之下。

    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阙,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戗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