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玄妙觀
日期:2016/12/14 17:29: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初名真慶道院,迄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東晉太寧二年(324),明帝敕旨重修道院,更名為“真慶道院”。唐開元二年(714),玄宗賜內帑重修,並改名為“開元宮”。唐著名畫家吳道子畫“太上混元皇帝像”,顏真卿為其書,玄宗御贊,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又在開元宮內增設“文昌”、“張仙”二殿。唐末,大成元年淮南節度使孫儒攻陷蘇州,開元宮皆毀於戰火,惟山門、正殿巍然獨存。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開元宮擴建為“太乙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趙恆敕改“開元宮”為“天慶觀”,封該觀道士李志升為“左階道錄司”,賜內帑大修,殿堂煥然一新,在新建的東西南北四庑中繪制了“三天天宮勝景”巨幅壁畫,並敕賜“金寶牌”永鎮觀內。皇祜年間(1049---1053),又改建山門,使其更加雄偉壯嚴。宣和七年(1125),宋宗敕賜昆山縣田五十頃為“天慶觀”香火田,使玄妙觀冠於江南道觀之首,致於歷史鼎盛時期。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焚掠平江(蘇州),天慶觀和城內大多數建築一樣毀於兵火。自紹興十六年(1146)至淳熙元年(1179),經王、陳岘、趙伯等相繼重修,“雄傑於浙右”。寶祜雨過天青年(1254)、景定二年(1261)重修。元貞元年(1295),改天慶觀為玄妙觀。時道士嚴煥文、張淵等又募捐重修,規模十分宏大。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二月至次年九月,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二十萬大軍圍攻平江城,玄妙觀又遭炮火,幸未全毀。
明洪武四年(1371),整頓道教,玄妙觀更名為“正一叢林”,並設專管道教的官吏“道紀司”於此。明清兩代歷經宣德、正統、嘉靖、康熙、乾隆、嘉慶、同治年間多次重修。在清康熙初年的那次大修中,耗白金四萬兩,歷時3年完成。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烨之諱,改“玄”為“圓”,稱圓妙觀,又名元妙觀。直至民國元年恢復玄妙觀舊義稱。
玄妙觀是這座道觀的總稱,雖歷經各朝的重修增建,然其基本結構和營造法式仍保留著宋代以來的建築群體風。據道光《元妙觀志》圖載,清代玄妙觀全盛時占地約5。5萬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閣。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正山門、三清殿、彌羅寶閣,山門外原先還有觀橋和照牆。其他殿閣分布在20多處自成院落的“子院落”內,如眾星拱月般從東、西、北三面圍繞著中軸線上的重要殿閣,形成一片巍峨的建築群,成為蘇城道觀之首和城中游覽勝地。但鹹豐、同治之際遭受戰禍波及後,即漸趨落,未能恢復舊觀,宏偉的彌羅寶閣也於1912年8月失火焚毀。解放後,蘇州市政府對玄妙觀的古建築進行了保護,並於1956年7月至次年2月整修了三清殿、正山門及東、西諸殿門牆。1966年後,受文革沖擊遭到破壞。1981年,宗教政策得到貫徹落實,蘇州玄妙觀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蘇州玄妙觀不但是中國著名道觀之一,也是吳中傳統文化的體現,同時亦是姑蘇人民的象征。為了充分發揮玄妙觀的優勢,被列為蘇州市政府1999年實事工程之一的玄妙觀整治更新工程,歷時半年於當年9月20日竣工。各殿堂的神像開光儀式於1999年9月24日在玄妙觀隆重舉行。三清殿屹立中央,氣勢雄偉;東有斗姥閣、文昌殿、火神殿、機房殿、三茅殿;西有雷尊殿、三官殿、財神殿;正山門居前,彌羅寶閣座後,正是前後呼應,布局整齊,雄偉壯觀。
三清殿是玄妙觀整體建築群中的主要殿堂,整座建築結構完整,莊嚴雄偉,體現了以其為核心的建築群體風格。
據載三清殿與玄妙觀創立相始末。現存的三清殿主體建築重建於南宋淳熙六年(1197),為當時提刑趙伯重新設計,進呈孝宗,並御書賜額“金阙寥陽寶殿”。元至元十八年(1281),诏改“三清殿”。該殿歷經宋、元、明、清各朝屢次重修,其結構仍保留著南宋時代的建築風格。
三清殿座北朝南,面闊九間43米,進深六間25米,高約27米,面積達1382平方米。殿宇為重檐山頂,角瓴,屋正中飾鐵鑄的“平升三戟”,兩端有一對磚刻大龍頭,是江南龍吻之最。殿柱作“滿堂柱‘排列,縱橫成行,內外一致,共七列,每列10柱。四周檐柱為八角形石柱,東、南兩邊多為青石醉,刻有宋人所書天尊名號及施捨題記;西、北面則大部已經後代重修時更換。殿內諸柱除內中三間四根後金柱為抹角石柱外,均為圓木柱。殿內木柱則於礎上加石鼓,柱粗須三人合抱。殿的下檐斗拱為四輔作單昂,昂的下緣向上微微反曲,較為罕見。上檐內中四縫所用’六輔作重抄上昂斗拱‘糸宋代《營造法式》,為國內噍一可珍貴之例。內內轉角鋪作在後金柱上者遠離用插拱,即以丁頭拱插於柱內,不用栌斗,亦以殿斗拱重要特征,為國內現存最古實例。整座三清殿石柱環列,斗拱雄健,月梁壯碩,合乎宋代營造法式。
三清殿巍峨壯麗,是玄妙觀的核心,也是中國古建築的瑰寶。1936著名古建築專家劉敦桢先生通過勘測,結合文獻資料考訂,科學地論定了三清殿確屬南宋所構,揭示了它在建築史上的重要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1982年,三清殿這座閱世千祀,歷盡滄桑的藝術結構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蘇州市人民政府立碑公布。1988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稱三清殿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木構古建築。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築的代表,也表現出地方性建築的特點,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築的重要例證。“著名文物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也說過三清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建築。”
推薦閱讀:
四川泸縣千年古剎 普照寺
北京東岳廟
奉國寺《一代宗師》中的那座古剎
中國塔與印度塔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