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專家稱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是全家團聚的節日

專家稱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是全家團聚的節日

日期:2016/12/13 23:11:16      編輯:古建築紀錄

    83歲的烏丙安,一襲玄色短衫。此次上海之行,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大系》總主編來參加“大系”的第一次編纂工作會。

    這位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遼寧大學教授,是“我國第二代最富有聲望的民俗學家”。一年有一半時間在飛機上,奔波各地致力於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但他還是不遺余力地接下了“總主編”重任:“工作有這麼多重點、難點、亮點、焦點、特點,我的內心甚至都會覺得:捨我其誰!”

    “文化要傳承,更要傳播。”一件事讓烏丙安一直耿耿於懷:世人皆知灰姑娘,比如以灰姑娘為主題標志的東京迪斯尼樂園,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那都會買一只水晶鞋帶回去。少有人知的是,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其實發生在中國。1984年,烏丙安寫了一篇文章在全世界27種語言的國家發表,題目就是 《灰姑娘故事在中國》:歐洲的灰姑娘11世紀才開始出現,而在9世紀唐代巴蜀一帶的土家族中就流傳著一個灰姑娘的故事。遺憾的是,從盛唐到今天,我們的灰姑娘一直鎖在故紙堆中,而歐洲的灰姑娘已經走遍世界。“如果我們的灰姑娘能夠傳到今天,大概當今世界文明中,就會有一個在土家族吊腳樓旁跳舞的灰姑娘形象。這也告訴我們傳播與傳承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規律,誰離開了這個規律,誰就在文化上越來越滯後!”說到這兒,老人情不自禁站了起來。

    蒙古族的烏丙安,對周遭的人和事從不掩飾好惡。對當下一些文化生態保護區所謂 “打造”、“營造”的說法,他毫不留情地抨擊道,所謂“營造”、“打造”簡直就是折騰,勞命傷財,沒經過科學研究和調查,對文化生態來說反而有很大的危險性和破壞性。“民俗文化,是民眾自己在發展,任何專家、任何官員無權設計。最好的保護方法,是把各種文化還給民間,還給老百姓,讓民間去豐富去發展。”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是烏丙安一直說的一句話。不反對年輕人過情人節,但卻竭力反對把“七夕”說成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和織女怎麼是情人呢?他們與羅密歐和朱麗葉完全是兩回事。七夕這天,應該是牛郎織女和兒女見面,是全家團聚的節日。現在,我們沒有挖掘出自己傳統節日的魅力,難怪年輕人都去過洋節日了。”

    這位畢生守護民族和民俗文化的長者,其實並不缺乏既“酷”又“潮”的一面。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用電腦,“現在我還能用電腦自己制作動畫呢”,話語中不乏幾分得意。“現代文明缺了傳統的精華要素,是沒有根基的現代化。沒有根基的文化還能發展嗎?同樣,抱殘守缺、固守根基的文化還能發展嗎?這兩方面是一樣的。”老人的腦袋裡時不時會蹦出些有趣的“點子”。比如,他提議下一次開主編會時,56個民族的主編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言畢哈哈大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