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讓民間力量在文化產業中迸發活力

讓民間力量在文化產業中迸發活力

日期:2016/12/13 22:42:37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新華網甘肅頻道電 近日,圍繞民營企業參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熱點話題,甘肅天慶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慶、甘肅常安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常貴、未來四方集團董事長瞿金葉、甘肅武酒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淑剛應新華網記者約請,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建議。其中的一些觀點建議對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微觀構造和整體機能建設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常貴: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傳承的應該是老祖先的精神,創新的應該是老祖先的智慧,而不是單單搞擬古運動。要點是把握實質,解決好文化的傳統性和時代性之間的辯證關系。

  瞿金葉: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已經有了明確的總體規劃。規劃明確了,具體項目可以由政府拿,也可以由企業和社會團體報。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做好宏觀規劃,做好公益性的基礎項目,而涉及產業開發和商業運作的項目最好交給社會,交給企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不僅需要建設,還需要經年累月的經營,在具體項目的微觀建設層面和經營層面,企業家的盤算和著眼點要更周全一些,更務實一些,更長遠一些。

  馮淑剛:武威是絲路文化、五涼文化和西夏文化的交集之地,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應該大有作為。武酒集團已經初步拿出了西夏古鎮的概念設計方案。我們的想法,支撐這個古鎮的基礎產業單元是承續西夏酒脈的釀造工廠和仿西夏風格的陶瓷廠,按照西夏文化的風格把種植、養殖、餐飲、演藝、會所、購物、游樂等整體裝進來,最終做成一個“生態基礎牢固、文化要素凸顯、產業協同發展、效益互補倍增”的市鎮綜合體。從實業的角度分析,規劃建設古城古鎮,如果缺乏產業支撐,則勢必淪落為門庭冷落的假古城;但是產業真正做起來了,那仿古就仿得有價值,有意義,有前景。

  韓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盤子很大,除了公益性質的項目,其它項目絕大多數都是要考慮投資回報和經營收益的。我個人認為,文化產業的盈利能力目前還不強,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培育的過程,比較現實可行的策略是把文化項目和旅游、房地產、城鎮化等主體產業結合起來,就是說把文化項目放進其它主體產業規劃成熟的項目裡面,既提升這些項目的概念價值和系統品質,也依托這些項目構建的實體資源來涵養文化,經營文化。

  馮淑剛:武酒集團在企業發展戰略中嫁接絲路文化、西夏文化和五涼文化,不是為了趕時髦。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五涼文化賦予酒獨特的價值。武酒集團已經在企業內部成立了西夏文化研究所,承辦了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新近推出的以西夏瓷為包裝元素的壇藏系列酒也大受市場歡迎。武酒集團嫁接西夏文化的實踐表明,企業可以擔當文化建設的主力,而文化同樣會促進企業發展,這種結合使得文化傳承有了產業支撐,也使得產業升級有了文化引領,因而可以視為是一種最佳的文化建設模式和產業提升模式;在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建設中,政府如果能把武酒集團作為傳承創新西夏文化和五涼文化的事業主體,給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那麼我們就能以建設西夏古鎮為契機,通過流程再造和要素重組,把釀造主業提升到國內一流的規模和水平,使得武威發展液體經濟真正有一個全國叫得響的品牌,並通過種植、養殖、餐飲、演藝、會所、購物、游樂等關聯項目的建設,帶動武威市旅游產業、服務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全面提升。

  瞿金葉:彩陶是見證中國文明起源最重要的文化遺存,也是黃河文化的核心象征。甘肅彩陶的存量保守估計應在3萬件以上,其中公立博物館館藏量在一萬件以上,民間收藏則不少於2萬件。如果能把公立博物館和民間收藏的彩陶整合在一起,做一個世界頂尖的彩陶博物館,再圍繞博物館規劃一個彩陶實景公園,那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就有了真正的靈魂,蘭州旅游也就有了真正的去處。但是,現在民間收藏家的彩陶都死死攥在手裡,究其原因,不是收藏家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而是他們對和政府合作的前景缺乏信心:擔心藏品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或者被隨意處置,擔心運營不善得不到應有的收益……

  因此,政府要首先想清楚怎麼讓收藏家樂意拿出來,怎麼回饋收藏家合理的利益。

  常貴:要對民營企業參與華夏文明創新區建設給個積極支持的態度,政府對民營企業在文化建設上的付出要認賬,要買賬;其次,政府要運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生態補償等多種政策手段給予民營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因為虧本的事情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的,也是做不下去的。讓民間力量迸發出來參與華夏文明創新區建設,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激勵機制,要避免政府部門忙忙碌碌上演“招商秀”,而民間資本因為理念、機制、壁壘等種種原因形成了事實上的脫節,最終導致整體局面冷冷清清,難以為繼。

  馮淑剛:武威發展液體經濟的優勢,一方面是酒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就是酒文化優勢。因此,把液體經濟作為首位產業來抓和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其實是同向的;把兩者統籌起來謀劃,在產業資源的配置上就是最合理、最協調、最高效的,在發展機制上也是最順暢、最有活力的。而在這個結合點上,只有企業能起到銜接、整合和推動的主體作用。但是企業自身的資源很有限,希望政府能把我們裝進大盤子,希望政府能解決企業大發展的准入門檻和基本要素,呵護企業做事的熱情,激勵企業做事的抱負。(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整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