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寺
日期:2016/12/14 17:33:1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在長沙城北新河與湘江交匯處鳳嘴,有一座殿宇宏偉、氣勢非凡的千年古寺,這便是三湘名剎開福寺。
開福寺是中國佛教重點開放寺院之一,為禅宗臨濟宗楊岐派著名寺院,始建於五代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當時馬殷割據湖南,建立楚國,史稱“馬楚”。馬氏以長沙為都城,在城北營建行宮,建有會春園,作為避署之地。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馬殷之子馬希范將會春園的一部分施捨給僧人保寧,創建了開福寺。馬希范繼位後,又在附近大興土木,旁壘紫微山,北開碧浪湖,使開福寺一帶成為著名的風景勝地,有內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題詩《開福寺》贊曰:“最愛招提景,天然入畫屏。水光含鏡碧,山色擁螺青。抱子猿歸洞,沖雲鶴下汀。從容坐來久,花落滿閒庭”。
千余年來,開福寺歷經興衰,多次改建重修,現存建築主要為清光緒年間重建。1994年開福寺被定為尼僧修學道場以來,住持能淨法師利生為懷,志存興復,對開福寺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橋、鐘鼓樓等;維修了大雄寶殿、法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齋堂、客堂、藏經樓。1997年,開福寺又從緬甸請回佛祖釋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難迦葉二弟子玉像(4米高)。隨後又從台灣等地迎請了5部大藏經供奉。整個修復擴建工程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重修後的開福寺不僅更加莊嚴肅穆,而且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高雅古樸,成為湖南佛教界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
開福寺自建寺以來,雖幾經損毀,但香火一直綿延不絕,佛事興盛。特別是成為比丘尼叢林以來,在住持能靜法師的主持下,弘揚正法,廣利眾生,法門昌盛,聲名遠播,吸引了不少高僧大德來訪,佛教文化交流也不斷增多。日本臨濟宗派佛教高僧幾乎每年都來開福寺拜谒祖庭。台灣著名惠空大師和惟一大法師也多次訪問開福寺。香港、澳門、韓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和尚和著名比丘尼也紛紛前來交流佛教文化。1997年,能淨法師應“中韓日三國佛教基金紐帶”組織的邀請,出席了在日本舉辦的國際佛教交流會。2000年,應台灣佛教界的邀請,能靜法師前往寶島說法巡禮,反響良好。2002年,應韓國佛教界的邀請,能靜法師參加由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任團長的中國佛教代表團,出訪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