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古鎮開發模式對比
日期:2016/12/13 22:25:2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作為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旅游的開發為古鎮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提供了資金保障,然而在其促進古鎮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古鎮畢竟是特殊的文化載體,外來的沖擊對古鎮文化、氛圍、社會關系都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古鎮發展旅游時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中國古鎮開發模式的經驗總結
1.嚴格保護古鎮風韻
對古鎮的開發以“保護”為第一原則,在維修、整治和修復中始終貫徹“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標准。
2.編制古鎮保護規劃
所有的這些古鎮在開發旅游發展古鎮的時候,都編制有古鎮的總體保護性規劃。如上海朱家角鎮在1993年編制了上海市第一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朱家角鎮保護規劃》,雲南麗江編制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規劃》,山西平遙編制了《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保護規劃》。
3.體驗古鎮鄉土人情
古鎮旅游的開發都著重在於力圖恢復古鎮風味的“原汁原味”,體驗古鎮的鄉土人情。以古鎮的建築、氛圍、風貌為支撐,挖掘古鎮的文化底蘊。
4.走旅游和工業共同興鎮的模式
這些古鎮都遵循“保護為主搶修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並制定保護規劃在保護古鎮建設新區開辟旅游發展經濟的思路指導下,進行古鎮的保護工作,大力發展旅游業,達到以旅游業興工業旅游開發和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
5.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如,浙江西塘地勢平坦,“九龍捧珠,八面來風”:九條河道在鎮區交匯,分為八塊,眾多橋梁將水鄉連為一體;麗江古城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平遙是個傳統歷史濃厚、文化遺產豐富、地域特色明顯的地區,除平遙古城之外,還有大量極具特色的村莊聚落和民居,等等這些,都成了這些古鎮的開發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二、中國古鎮開發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1.缺乏足夠的開發深度
目前古鎮旅游開發還處旅游的第一階段,即以觀光游為主、少量休閒游為輔的階段,旅游產品單一,並且具有較大的雷同性,景區的收入主要以門票收入為主題,購物、住宿、活動參與等其他項目的開發相當薄弱。
2.發展模式克隆問題嚴重
一些古鎮旅游缺乏亮點和特色也就是缺乏自身的核心吸引物,在景觀上仍存在較強的替代性而且旅游項目,很多游客很多都是只停留一天甚至半天時間觀光,如果缺乏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很難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開發過程中並沒有形成古鎮獨一無二的特色旅游開發的層次。
3.對本土文化的破壞
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時尚元素侵入古鎮,使古鎮居民以水龍會、燈會、香市節、古戲、皮影戲、龍船、廟會等為主的傳統休閒活動和節慶等古鎮的傳統文化因子正逐步淡出,很多民俗等大都變為單純為招徕、愉悅游客的商業行為,而不再是古鎮居民傳統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4.開發與保護缺乏協調性
首先是對環境的破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生態環境,在古鎮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和噪音,這些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指人文環境,人文環境由游客和開發商共同導致。
三、中國古鎮開發的可持續方法探討
1.創新開發思路
古鎮開發要抓住其獨有的特色,對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進行重點保護和發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築風格,但不能簡單地復古,要有創新,要有典型性。古鎮開發不應完全恢復老版本、老式院子,與現代生活隔絕,它既要真實再現當年的情景、延續當年的風貌,同時又要讓游客參與其中,形成互動關系,以增加游人的興致。
2.增加旅游吸引物
要保證歷史文化名鎮的旅游生命周期的延續,就必須要努力使其進入復蘇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給歷史文化名鎮的旅游增添新的內容。這些新的旅游吸引物可以是對歷史文化名鎮的文化的深度開發,也可以是對其進行全新的包裝和宣傳。
3.社區參與意識的培養
開展對古鎮的保護意識的活動,使居民認識到古鎮與自身的切身利益關系,並調動居民的積極性,以古鎮的興衰為自己的興衰。鼓勵當地人穿傳統服裝,用傳統的生活器具,使居民認識到,旅游者欣賞的不僅是小橋流水,更是自己的服飾、語言、生活方式、活動行為等一切自己習以為常的事物。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旅游污染
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對風景名勝區等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劃定為保護區,並采取措施,保證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的水質標准。在古鎮保護中立足高起點高品位的規劃理念,對保護區內重要的居民建築群廳堂宅院橋梁街道等,按年分別制訂詳細的修復和整治計劃,並嚴格按計劃實施。為保證所有修復整治體現真實的歷史建築風貌,避免假古董的出現,保護中強調使用舊料,堅持修舊如舊,以存取真確保再現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對一些不協調建築拆除後確需恢復的,則按照相同建築風格加以恢復,既保護了古鎮風貌的統一,又很好地保護和利用了該市的特色民居資源。
參考文獻:
[1]阮儀三,袁菲.江南水鄉古鎮的保護與合理發展[J].城市規劃學刊,2008(05).
[2]張力華,王輝.古民居在城郊旅游開發中的保護與利用——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海朱家角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6).
[3]余華玲,周密.四川古鎮開發模式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8(09).
[4]張皙.關於古鎮商業旅游開發過程中外部性問題的研究[J].現代商業,2007(10).
[5]李.西塘古鎮旅游核心競爭力的培育[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論文來源於公開出版資源,僅供學習研究,版權歸作者所有。]專業職稱論文發表網站,論文作者:牛黎棟,摘要:古鎮如何做到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國內知名的古鎮開發模式進行對比研究,總結了中國古鎮開發形成的特色和經驗,以及中國古鎮開發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提出古鎮實現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古鎮;開發模式;問題;保護;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10-0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