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瑞寺
日期:2016/12/14 17:33: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仁瑞寺在衡陽縣境西隅岐山之巅,是湖南名剎之一。順治年間,有僧釋智,為避兵亂,與母親同逃至岐山,興建寺院。釋智為仁瑞寺的開山祖師。清同治五年重修,後又建成三正、兩橫大殿,規模宏大。現寺院尚存,寺院旁參天古樹仍在,建寺石碑還記述了高僧釋智的事跡。
仁瑞寺曾名岐山叢林,俗稱岐山庵子,系湘南名勝之一。
古寺歷經興廢。據寺內石碑記載:古寺於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始建。開山祖法號懶放和尚,原是崇祯年間進士,因不願出仕清廷,同老母避難岐山,結廬為庵,遁入佛門。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建,始有三進二橫大殿,並新塑佛像供奉。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佛殿被焚。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主持田靜復修,後他化緣赴京,偶然機遇治好了慈禧的重病,慈禧感恩不盡,先後賜給“印度佛經”,漢白玉碑及朝服龍袍、朝靴、牙牌、千佛塔、紫金缽、如意、玉花、玉佛等珍貴物飾,並由朝廷官員,衡州知府,清泉知縣護送至寺,其贈禮盛況當可想見。田靜自是喜出望外,他乘慈禧所賜,大造輿論;又借光緒皇帝御賜“岐山萬壽仁瑞寺”漢白玉碑之光,宏揚佛法,四處僧侶雲集,八方香客來朝,香火鼎盛一時。寺內有千人炊鍋,外有千畝林地。佛堂的擺布,寺內的陳鋪,自然也豪華高雅起來。佛殿的香幾、椅子、拜凳,都是仿照京師千佛寺裡的模式,用楠木制作,輝金的千尊佛像,情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