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平遙攝影大展都聚集了眾多,在今年為期7天的大展上,圖片展覽方面匯集了國內外427個展覽、1600余位攝影師參展、12000余幅參展作品。觀眾不免容易“看花眼”,這裡為大家整理幾個今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值得一看的展覽。

羅傑·拜倫現場講解
柴油機廠展區A4:羅傑·拜倫《魔力與神話》
羅傑·拜倫在攝影界被人們稱為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大師,1950出生於美國紐約,後移居南非共和國,在約翰內斯堡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此次在柴油機廠展區A4展廳展出的羅傑·拜倫《魔力與神話》個展主要展出了2001-2008年兩個階段的系列作品:“影子房間”房間系列與“寄宿公寓”系列,以及去年拜倫為樂隊Die Antwoord所拍攝的MV《I fink U freeky》。

羅傑·拜倫參展作品
在“影子房間”(2001-2004)系列,羅傑·拜倫拍攝了南非約翰內斯堡的一些神秘的單人房間,這些地方詭異神秘,令人不安;牆上畫得亂七八糟、垂著雜亂的電線,地上到處是奇怪的小道具和劣質藝術品,狗、兔子、貓被塞進了一些怪異的容器中。在拜倫的作品中,人與動物看似迷茫孤獨,但卻又有種奇怪的力量。作品著重表現生活寓言以及超驗主義。

羅傑·拜倫參展作品
在“寄宿公寓”(2004 - 2008)系列,羅傑·拜倫拍攝了南非約翰內斯堡附近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這裡聚居著窮苦的勞工,逃犯,巫術師,小孩以及露宿街頭的人們,還有流浪的動物和各類昆蟲。這裡到處是污穢的斑點和塗鴉,還有古怪的東西和神秘的圖畫。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怪誕的氣味和噪音。這組圖片就像是夢境中的場景,充斥著豐富的細節和復雜的構象,引人注目,發人深思。為了展現他想要表達的內容,拜倫運用虛構的手法,通過改變場所感來展現寄宿公寓的每個房間和角落。整組作品強調了圖片的繪畫和雕像元素,清晰地表現出攝影師和他的主題之間的協作,從而使得“寄宿公寓”系列作品模糊了紀實攝影和其他藝術形式如藝術影院和雕塑之間的界線,使我們對眼前所見充滿了疑問。

羅傑·拜倫為Die Antwoord所拍攝的MV《I fink U freeky》片段畫面
在去年拜倫為樂隊Die Antwoord所拍攝的MV《I fink U freeky》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拜倫風格,黑白的畫面、牆上的塗鴉、餐前的禱告、動物與人物的互動、現實與科技的交錯、臉部及牙齒的特寫,充滿隱喻與荒誕視覺感、瘋狂、忍耐、極限……這些曾出現在拜倫攝影作品中的種種加上音樂被奇妙地全部融合在了一起。這段MV在Youtube上以超過4000萬次的點擊量,他在現場談到,這使得他明白一種新形態的呈現方式可能會更加有效的進行傳播,以後可能會繼續嘗試音樂、繪畫與攝影相結合的這種方式。

羅傑·拜倫“魔力與神話”展覽現場
羅傑·拜倫的作品在2008年之後再一次發生轉變,他的鏡頭不再單純的對著人物所拍攝,而是更加注重作品中所要呈現的抽象思維與物物之間的內在關聯。現在近50年來,拜倫一直在拍攝黑白膠片。他談到,黑色和白色是一個非常簡約的藝術形式和不同的彩色照片的方式類似的方式對人眼可能會察覺不假裝模仿世界。黑色和白色本質上是一種抽象的方式來解釋和變換什麼人可能是指為現實。“我拍照在近50年的目的最終是有關定義自己,從根本上說,它是一次心理和生存的旅程。”就如同他在展覽入口上寫道:這些地方是否真實存在,取決於如何定義“真實存在”,它們內部有一個世界,而我只是如實記錄了那個世界。

約翰·特納在為觀眾現場講解
柴油機廠展區A5:《約翰·特納個人收藏展》
早期曾出任惠靈頓政府出版局排版師、多明尼恩博物館攝影師的約翰·特納,曾策劃一系列標志性的展覽,其中包括1970年的“十九世紀新西蘭攝影展”和1973年的“貝金特、柯林斯、菲爾茲——新西蘭三大攝影師影展”。2009年至今,擔任國際環保攝影展提名人的約翰·特納目前的影集主要側重於記錄新西蘭和中國的攝影歷史及當代攝影方面。

G·萊斯利·艾德金作品:1924年,開學第一天,在Horowhenua的Woodside,拍攝的南希和克萊德。158×113mm明膠銀鹽老式照片,數碼放大。

約翰·帕斯科作品:1945年5月9日,惠靈頓政府建築大樓,官方慶祝歐洲勝利。原90×90cm,明膠銀鹽感光,數碼放大。現照片存放在新西蘭惠靈頓亞歷山大·特恩布爾圖書館。

艾倫·萊塞比作品:1970年,位於奧克蘭Ti Point的“家庭”。225×330mm,明膠銀鹽照片,數碼放大。

“平凡中的非凡”展覽現場
柴油機廠展區B7:《“平凡中的非凡”拉丁美洲五國展》
《平凡中的非凡》由來自拉丁美洲五個國家的展覽組成:哥倫比亞、古巴、危地馬拉、墨西哥、委內瑞拉,每個展覽的策展人都是各自國家攝影界的領軍人物,而所有參展攝影師的作品都從不同角度探究這個缤紛世界裡日常生活中的非凡之處。
策展人寫道:拉丁美洲國家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盡管貧富懸殊,這裡的人們仍然享受輕松愉悅的生活。生命即是生活,平凡的每一天也會呈現出詩意,生活在這裡的攝影師和藝術家們不斷地用鏡頭捕捉著人們生活中的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