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不能忽視文化遺產保護
日期:2016/12/13 22:23:43   編輯:古建築紀錄中國大量文化遺產的載體都在古村落裡,如果沒有村落,這些民間文化遺產也將不復存在。然而,在一些先富起來的地區,很多傳統民居已經被不倫不類的小洋樓取代。一些開發商更是將一些古村落變成景點,在村落裡塗紅抹綠,編造一些民間故事。由於沒有相關的保護法規,古董販子乃至外國人在農村尤其是古村落廉價搜尋寶貴的文化遺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的拆舊房建洋樓,不是簡單的建新村建洋村,而是要結合實際,使本地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古老村落和建築得到保護,並使之煥發生機。因為村莊不僅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載體,而且還有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政治體現、藝術欣賞和歷史見證的作用。農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議題。
為了不讓寶貴的農村文化遺產消失,我們應當在建設新農村的同時,對農村文化遺產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將具有文化特色的村落進行分類,對民俗去粗取精,使之更集中、更系統。在具體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制訂切實的保護方案,不僅要保護有形文化遺產,對無形的農村文化遺產諸如民間故事、民間表演藝術、音樂舞蹈、節日習俗等,也要努力使之得以傳承。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和農村宣傳陣地,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准確含義以及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對於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按照“因地制宜體現特色、量力而行務求實效”的原則,防止“跟風”和“克隆”,培養農民群眾尊重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引導和鼓勵他們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遺產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復制”性。並且,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力度,設立農村文化事業專項基金,適當向現有文化遺產保護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