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孜遺風在運河
日期:2016/12/13 20:09:12   編輯:古建築紀錄今年3月份,國家文物局確定了大運河申遺31個遺產區。淮北市是其中之一,包含濉溪縣隋唐運河柳孜橋梁遺址、隋唐運河柳孜遺址段“一點一段”。 “從柳孜考古發現來看,如果說大運河是一條項鏈,柳孜運河遺址就是項鏈上一顆璀璨的珍珠。 ”一位考古學家如是感慨。
二期發掘梳理歷史柳孜村曾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上的一個鎮,因運河的開通而繁榮。 1998年,在宿州至永城公路濉溪段拓寬改建過程中,濉溪縣百善鎮出土了瓷器、銅錢等物。淮北市隨後組織安排文物保護工作。 1999年初,百善鎮以西路段動工,在柳孜集截彎取直施工中,發現大量陶瓷等文物及其他文化遺跡,當年5月初,經批准,柳孜路段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啟動。在歷時近200天的時間裡,考古隊累計發掘面積900余平方米。此次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一座宋代石構築物為我國隋唐大運河建築遺址的首次發現;8艘唐代沉船反映了唐船的工藝、建造水平和唐代運河漕船的共有特點;大量隋唐宋及金元時期全國20余座窯口的陶瓷等文物,窯口之眾、品種之豐富,歷史罕見。這次考古成果,被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01年,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2年4月中旬,柳孜橋梁遺址二次考古發掘全面開展。記者從淮北市文廣新局獲悉,此次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新發現運河北側宋代石橋墩、金代跨河驿道和宋代“木岸狹河”等重要大運河遺存,出土殘木船1條,以及大量的陶瓷器、石器、錢幣等遺物。其中,宋代“木岸狹河”遺存的發現,則讓古老的水利技術“木岸狹河”在安徽得到了印證。 “這為下一步加強保護與展示,建設遺址博物館積累了豐富的基礎資料。 ”
淮北市政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市將配合省有關部門完成柳孜橋梁遺址二期發掘收尾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指導下,實施柳孜運河遺址保護和展示工程,組織力量對淮北市博物館大運河陳展內容進行調整,完成“隋唐大運河柳孜遺址申遺展覽”的布置工作。
古鎮重現指日可待2012年9月,淮北市政府召開第83次常務會議,研究並通過了《淮北市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規定》,明晰了淮北市大運河遺產的性質和范疇及各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為該市做好大運河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012年4月,淮北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運河遺產進入保護名錄。大運河淮北段所在的濉溪縣政府批准設立了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博物館,制作了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標志牌,劃定保護區劃和建設控制地帶,安置了保護范圍界樁,建立了大運河遺產檔案資料,大運河遺產的“四有”工作逐步完善。柳孜運河遺址環境整治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記者了解到,整治方案經國家文物局審核同意後,2013年3月9日,拆遷工作全面啟動。目前,拆遷工作進展順利,拆遷任務已基本完成,已經全面開展垃圾清運工作。
記者還獲悉,淮北市已謀劃柳孜運河遺址開發利用工作,該市在充分做好大運河遺產保護的基礎上,結合文明創建和皖北地區美好鄉村建設,著手規劃建設文化旅游項目柳孜古鎮。目前,濉溪縣政府已投入90萬元,委托南京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編制了隋唐運河柳孜古鎮保護和利用規劃方案。
沖刺申遺造福百姓為確保實現2014年成功申遺的目標,包括淮北在內的運河沿線城市正在全力沖刺和迎接即將到來的大運河申遺“世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專家的現場考察評估。 “6月底前,包括柳孜運河遺址展示、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都將完成。 ”淮北市文廣新局負責人介紹。
大運河申遺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淮北市正加大力度宣傳大運河的遺產價值、保護意義和世界遺產知識,重點加強對柳孜村村民和大運河沿線村民大運河申遺和保護宣傳,鼓勵沿線鄉鎮村組制定鄉規民約,力圖讓保護運河、清潔兩岸、美化家園、傳承文化的理念和行動周知眾曉,深入人心。另外,“建立大運河遺產保護志願者隊伍的工作也在開展之中。 ”
另據介紹,淮北市還不斷完善有關大運河申遺的各項基礎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完備的大運河遺產檔案和信息數據庫、完成大運河遺產監測信息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大運河遺產的“四有”工作等。
淮北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歷史悠久的淮北擁有較為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民俗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在注重保護,做淮北民俗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的忠實傳承者與守護者的同時,該市將深入挖掘,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推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打造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淮北文化旅游品牌。(記者 丁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