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山東青島崂山太清宮

山東青島崂山太清宮

日期:2016/12/14 17:28: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太清宮位於山東青島東50裡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灣之畔。崂山地處海濱,巖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崂山方圓百裡,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崂山修道,築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後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


    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共有殿宇房屋155間。太清宮主體建築為三座大殿、四座陪殿、長老院及客房組成。太清宮東有八仙墩、曬錢石、釣魚台等礁礬奇觀。勝景“太清水月”、“海峤仙墩”即在此區。三大殿為三清殿(祀玉清、上清、太清天尊)、三皇殿(祀伏羲、神農、軒轅)、三官殿(天、地、水三官)、四陪殿為東華殿(祀東華帝君)、西王母殿(祀西王母)、救苦殿(祀呂祖)、關帝祠。三官殿院內古“耐冬”樹,隆冬開花,花期半年,傳為明初張三豐手植。張三豐曾在太清宮修煉,崂山左側靠海處有“三豐石堵”,塔底有洞名仙窟,即張三豐隱修處。太清宮奇花異草,四時不絕,水木清華,環境清幽。漢柏、唐榆、宋銀杏歷經千年風霜,今猶華茂蔥郁。

    太清宮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葺,其建築風格至今一直保留著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這在國內的各宗教建築中,也是極少有的。這裡也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大分支——寺觀園林在崂山最早形成風格體系的地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