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福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言獻策
日期:2016/12/13 20:11:42   編輯:古建築紀錄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歷史,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三坊七巷、上下杭、螺洲、鼓嶺等地均留下了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遺跡,它們镌刻著福州文化記憶,濃縮了時代風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資源。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不少政協委員圍繞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問題獻計獻策。委員們表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就是保存閩都千年文脈。
上下杭:展現閩都商業文化街區
(歷史)台江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傳統商貿文化的歷史見證,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下杭地區的商業崛起於明代,曾聚集了200多家商行與眾多富豪的大宅院,是輻射溝通省內外及港澳台、東南亞的商品集散地,會館、洋行、錢莊、銀行、貨棧、商會、名店鋪、旅社林立。這裡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名人故居、會館、祠堂等文物古跡,具有深厚的商貿文化積澱。
(現狀)如今雙杭交通不便、道路擁堵、消防安全狀況差。許多建築被挪作他用,外觀破敗不堪,裡面住滿居民,有些甚至瀕臨倒塌,存在許多隱患。
(建議)政協委員、東南眼科醫院董事長趙廣健:首先要吸納“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保護修復的經驗與做法,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制訂、完善保護改造規劃。凸顯商業文化,打造特色街區,帶動商業旅游服務業,使之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燙金名片;其次,進一步收集、挖掘歷史人物故事與民間傳說、故事,加大宣傳力度;第三,完善道路交通,可在維持道路原線路基礎上,合理保留部分步行道,拓寬部分道路,適當增設停車場所,保留有意義的原路名。
鼓嶺:異域風情吸引中外游客
(歷史)1886年,外國人在鼓嶺建造了第一幢西式別墅宜夏別墅,隨後又陸續建起萬國公益社、加德納別墅、鼓嶺老郵局、鼓嶺老教堂等,當時不少外國人夏天專程到鼓嶺度假,鼓嶺被譽為“左海小廬山”。
(現狀)由於歷史變遷,鼓嶺不少歷史文化建築缺少有效的維修和養護,相當一部分古建築成為危房。還有不少歷史建築物被當地居民拆掉翻新成自己的住房或新建為簡單的普通民房,亂建亂搭現象大大損害了鼓嶺的歷史建築傳統風貌。據統計,鼓嶺現存81座歷史文化建築,但較完整的僅存數座。
(建議)政協委員張秋英:鼓嶺的保護、開發、利用除了在自然資源上突出鼓嶺清風、雲霧、柳杉、翠竹、夜籁等特點外,還應結合鼓嶺具有異域浪漫風情的特點,開發鼓嶺夏季婚慶市場,定期舉辦茶會、舞會、酒會、演講會、露天電影、網球比賽等西式俱樂部活動,吸引中外游客。
此外,鼓嶺具有得天獨厚的天文現象觀測條件,可將其打造成“一起來看流星雨”的上佳觀測點。
螺洲: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螺洲歷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帝師之鄉”“人儒之鄉”美稱,螺洲有得天獨厚的旅游生態資源,鎮中百花盛開,民間流傳著動人的“螺女”神話。螺洲還保存著以耕讀為本的傳統文化遺存。螺洲在明、清有進士27人、舉人101人、武舉11人,歷史名人有吳復(明洪武工部右侍郎)、陳若霖(清道光刑部尚書)、陳寶琛(清宣統皇帝的老師,又稱“太師”)等。2007年,螺洲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現狀)螺洲歷史文化資源挖掘開發滯後,旅游設施薄弱,陳若霖故居、陳氏宗祠、陳氏五樓等有待進一步挖掘、開發和推廣。此外,螺洲歷史文化旅游人才不足,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群眾文化活動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層面。
(建議)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認為,螺洲具備沖剌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的條件,建議做好名鎮保護的建章立制工作,當地政府可建立古鎮保護管理體制和體系,構建保護和利用古鎮資源、多方合作與利益共享的機構。
此外,政府在規劃政策上予以支持,將螺洲整體開發納入福州市全盤旅游規劃,明確螺洲保護、開發的文化定位,展現其在眾多古鎮中的特色與獨一性。委員們建議,在加大螺洲招商引資力度、恢復古鎮原貌、完善相應配套設施的同時,要杜絕破壞文化遺存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