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城保護條例元旦起實施 古城保護有了硬槓槓

古城保護條例元旦起實施 古城保護有了硬槓槓

日期:2016/12/13 18:54: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點擊浏覽下一張
 

  11日凌晨1:30左右,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四方街發生火災,古城倉房、金龍、北門三個社區受災。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安氏大院日前因“合村並城”將被“限期拆除”的消息,不僅讓安氏後人們寢食難安,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山東省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1日起開始施行,總算給棗城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古城保護終於有法可依。

  這是文化和財富的“聚寶盆”

  “三千人家十裡街,連日烽火化塵埃。傷心幾株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台兒莊總是和炮火、廢墟連在一起。1938年春發生的台兒莊大戰,繁榮了三百余年的台兒莊一時間化為一片焦土廢墟,遵循“留古、復古、承古、用古”的原則和“原空間、原尺度、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原地工匠”的標准,經過3年論證和4年的建設,如今的台兒莊不僅恢復了往日的繁盛面貌,更是讓今天的棗城人充滿了自豪。

  台兒莊古城,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豐碑,又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重建台兒莊古城,是幾代台兒莊人民的夢想,古河道,古碼頭,一座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的東方水城,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是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戰城市,全國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53處二戰遺存,讓台兒莊成為世界上二戰遺存最多的城市。僅2013年上半年,古城游客就突破了百萬人次,經營收入也年年有突破,這不僅帶動了周邊居民的就業,更附帶增加了旅游產品的產值。

  “現在的台兒莊就是一個大大的‘聚寶盆’,別看我這鋪子不大,可如果你要問古城給我帶來了什麼?除了一份自豪外,還有豐厚的收益,每月四五千元的結余,我們兩口子過得很知足。”這邊話音還未落,那邊田先生就掰著手指頭算起賬來。在和田先生交談期間,已經有兩三位客人在排隊結賬了。田先生和妻子在古城外經營一家小吃鋪,雖然店面不大,但一家人的生活就全指著這個小鋪面了。作為土生土長的台兒莊人,72歲的退休老人李建平也告訴記者,古城是台兒莊人的精氣神,豐厚的經濟收入,這僅僅是古城價值的一面,另一面則是無法復制的文化價值。

  保護“金飯碗”比啥都重要

  有人說:“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艷遇,台兒莊是夢鄉。”對於2000多歲的台兒莊古城來說,古樸淳厚的民風,一條條傷痕累累的青石路面……成了回不去也忘不了的故鄉。2008年以前,就連當地人也都沒見過台兒莊古城的“模樣”,但2011年以後,幾乎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台兒莊古城。“出名”後,當地人收入大幅增長,從農家樂到星級賓館,從特產小作坊到特產名品,無數“尋夢人”帶著自己的財富夢入駐台兒莊古城。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如何保護古城?為子孫後代留下這個“金飯碗”似乎比任何時候都顯得緊迫。

  古城的道路曲折蜿蜒,靜谧的小巷,慵懶的陽光邂逅各色的古樸建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卻也遭受著一些不文明行為的侵擾。行走於古城內,時不時地就能看到抽著煙觀景的游客,少數游客也不將垃圾扔進垃圾桶裡,並且地上還有斑駁的痰跡。一位孩童雙手緊握一棵竹子,來回搖晃,三三兩兩的游人爬到雕像上拍照,一些“文人騷客”在木橋上“吟詩作賦”,龍飛鳳舞的筆跡把木橋“描摹”得滿目瘡痍,有的還在湖中釣起了魚……

  往日,由於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古城設施遭破壞的消息屢屢見諸於媒體。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城,日前,《山東省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出台,條例要求,政府設立台兒莊古城專項保護經費,不得挪作他用;城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手工藝產業屬於台兒莊古城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政府應當對其加強保護。古城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對經營場所和經營活動進行合理布局、總量控制,防止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另外,條例對城區規劃區內建築提出了規劃設計要求,嚴格控制建築高度,設定重點控制區、過渡控制區和一般控制區;明確禁止9項影響台兒莊古城環境衛生的行為,並制定了相關處罰辦法。《條例》與本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讓棗城人看到了保護古城的明媚陽光。

  記者走訪發現,也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關系,多數市民對古城的感覺少了些“文物”視角,多了些“生活”的氣息。隨著《山東省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的出台,像在水體內洗滌物品污染水質的,放養家禽、家畜的,亂扔果皮紙屑、煙蒂、飲料罐、口香糖殘渣的行為由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處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對台兒莊古城的房屋進行裝修裝飾改變其主體結構,或者損毀其房屋外立面以及磚雕、石雕、木雕的則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了加強對台兒莊古城的保護管理,更好地控制古城區建築容量,《條例》中除了對有形文化的保護作了詳盡描述外,對無形的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是事無巨細。

  保護、控制加處罰,給商業開發套上“緊箍咒”

  “隨著古城旅游業的深度開發,勢必使得周圍建築物增多、商鋪增多、樓房增高、游人增多、汽車驟增,尾氣排放、揚塵自然也跟著多了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古城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點。我走過的旅游景區不少,現代符號過多,商業開發過度,商業氣味過濃,本地鄉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尤其是過度開發利用,帶來了令人不安的結果。台兒莊古城的保護管理,遵循了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嚴格管理的原則,無疑是給正在發展的古城景觀下了一道‘保護符’,是發展與保護和諧共存的探索。”作為古城裡眾多店家中的一員,王先生在通過古城獲利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擔憂。

  “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是我兒時的記憶,然而眼下最讓我擔心的還是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擔心古城的風貌會遭到破壞,希望古城在文化傳承方面能有更好的發展。”從小在台兒莊長大的李佳是古城一商鋪的銷售人員,她對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著別樣的眷念。《條例》的出台無疑給像李佳一樣從小生活在台兒莊的居民一顆定心丸,讓不少市民看到了保護古城的決心。《條例》中對古城及周邊建築高度的限制,給台兒莊古城商業開發套上了一道“緊箍咒”。《條例》明確規定台兒莊城區規劃區設定重點控制區、過渡控制區和一般控制區:重點控制區為台兒莊古城城牆向西延伸150米,北至金光路,東至東順路的區域,該區域內建築物檐口高度由內向外梯級控制為9至10米;過渡控制區為重點控制區外延西至運河大道、北至長安路、東至鴻運路的區域,該區域內建築物檐口高度由內向外梯級控制為18至24米;一般控制區為過渡控制區外延西至廣進路、北至中心路,該區域內建築物檐口高度限高為36米。

  紅艷艷的燈籠沿著青磚瓦房的長檐垂吊下來,像一串串冰糖葫蘆;舟楫搖曳游人如織,南來北往的客船絡繹不絕;古色古香的明清風格建築,錯落有致的沿岸商鋪,有老人操著銅板,唱起運河大鼓,歌聲回蕩在老街,又飄到波光粼粼的古運河,腳步輕輕叩響青石路面,槳聲燈影相映成趣。邂逅乾隆巡游的隊伍、聽一出運河大鼓、賞一曲柳琴戲,有挑擔貨郎搖著撥浪鼓穿街而過,還有賣冰糖葫蘆兒的小販唱著響亮的歌吆喝“冰糖葫蘆兒”。到了酒吧,歌聲、笑聲、喧鬧聲聲聲入耳。一條條貫穿城市的街道,一棟棟古樸雅致的房屋,有了《山東省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的保護,我們的古城將再度啟航……

  (記者 張莉萍/文 孫慧英/圖)

  相關鏈接:

  山東省台兒莊古城

  保護管理條例(摘錄)

  第十條 台兒莊古城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道路、水系和其他設施,確需維修、改造的,由有關單位和個人遵循原材料、原工藝、原地工匠的原則,提出實施方案,經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同意,按照有關規定報經批准後,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

  第二十一條 禁止下列影響台兒莊古城環境衛生的行為: (一)在水體內洗滌物品,污染水質;(二)放養家禽、家畜;(三)亂扔果皮、紙屑、煙蒂、飲料罐、口香糖殘渣;(四)在建築物、樹木上塗寫、刻畫,未經批准在建築物、公共設施、樹木上懸掛、張貼宣傳品;(五)運輸液體、散裝貨物未作密封、包扎、覆蓋;(六)臨街工地不設置護欄或者不作遮擋,停工場地不及時整理,竣工後不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亂堆亂倒建築垃圾;(七)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等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八)向古運河和其他水體排放污水,亂倒垃圾、工業廢渣和其他廢棄物品;(九)影響環境衛生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四條 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對台兒莊古城的古樹名木建立檔案,設置標識。禁止損毀花草、樹木以及園林綠化設施,禁止占用公共綠化用地。

  第二十七條 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完善公共消防設施。台兒莊古城內居住、從事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消防規定設計和建設消防安全系統,並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發現火災隱患及時整改。禁止在台兒莊古城經營或者儲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第二十八條 台兒莊古城及其周邊區域禁止釋放孔明燈、焚燒垃圾和落葉。台兒莊古城及其周邊區域一百米內不得燃放煙花爆竹;節慶活動確需燃放煙花爆竹的,應當在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燃放。任何個人不得在台兒莊古城指定地點以外區域吸煙。

  第二十九條 除環衛、公安、消防、救護等特種車輛外,其他施工、載貨機動車輛進入台兒莊古城應當經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機構同意。禁止載客機動車輛進入台兒莊古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