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

日期:2016/12/14 0:05:03      編輯:古建築紀錄

    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這裡經營古玩字畫的店鋪很多。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游都要到這裡。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圖)

    琉璃廠文化節全長約800米。遼代時,此地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裡開設了官窯,燒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圖)

    清初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而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裡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圖)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古玩”在文人口中稱“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的,因為要玩這些古玩藝兒,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須具備些歷史文化知識才行,其意義比“古玩”還廣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僅僅是古的。古玩鋪都是為富人有權勢者預備的,一般窮讀書人是不敢問津的。

 古今錯落的時尚 盤點京城古文化購物街(圖)

    今日的琉璃廠依舊是京城最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商品街之一,如果你是一個古玩愛好者,或者對中國字畫等古文化感興趣,那麼琉璃廠是你必去的文化街。雖然這裡是一條商業街,但是不可否認它幾百年歷史沉澱帶給她的文化氛圍。這裡最具特色的便是幾乎每個店鋪室內都有對聯,對聯可稱得上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代表,平仄押韻,意蘊深長但卻能深入淺出,到這裡來欣賞風格各異的對聯也是一大幸事。

    此外,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文房四寶以及古玩舊書。文房四寶:以“李福壽”、“吳文魁”、“李玉田”等,其中“戴月軒”更為著名,據說是湖筆的正宗。“李福壽”等也都有獨到之處,李福壽研制出適合於各派畫家所需要的畫筆而馳名,而吳文魁以寫字筆著稱於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