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

日期:2016/12/14 17:24:09      編輯:古建築紀錄

九龍寨城公園:中國古園林的典范

    九龍寨城公園堪稱中國古園林的典范,其設計突破了傳統公園的模式,采用江南園林風格,獨一無二,極富文化內涵,讓游人在游覽休憩之余,增加對中國歷史的認識。

    公園位於九龍城東頭村道和東正道交界,臨近侯王廟。九龍城過去稱“九龍寨城”,據文獻記載,宋慶元三年(1197年),宋寧宗派人在今九龍城建“官富寨”。元明兩代,有衙門駐軍,清代更興建炮台以加強防衛。

    寨城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當時的圍牆長210公尺,寬120公尺,寨城總面積達2.7公頃。城內有六座瞭望台,四道城門,其中以南方面海的南門(即今九龍寨城公園向賈炳達道方向)為正門。今九龍寨城公園內有“南門懷古”景點,存放昔日的斷匾,其中一幅“九龍寨城”石額,證明了寨城在古代的軍事重鎮地位。

    1841年,英國占領香港島,寨城從此在中國海岸防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被租借,英國派兵占領寨城,駐寨城官員被逐。


    在此後約100年間,寨城進入無人管治時期,成為大量低下階層人們的居所,俗稱“九龍城寨”或“九龍城砦”。踏入20世紀,寨城日久失修。日占時期(1942至1945年),日軍把寨城的圍牆全部拆走,只剩下城內的房屋,拆下的石塊則被用作擴建啟德機場的材料。

    九龍寨城公園

    二次大戰後,大批中國難民到港,城寨范圍不斷擴展,大量沒有監管的樓宇如雨後春筍般興建,使寨城內樓宇密集,通道濕窄,龍蛇混雜,成為毒枭、罪犯匿藏的巢穴,有“三不管”之名。1987年,中英雙方達成全面清拆寨城協議,1995年8月於原址建成現今的九龍寨城公園。公園內山池宛轉,流水涓涓,曲徑通幽,亭台樓閣古典雅致,極具中國江南古園林風格。

    現今的九龍寨城公園增加了不少建築,但石匾、大炮、柱基及清朝官府碑銘等豐富的歷史遺跡,在拆卸過程中仍然保留,置於公園陳列展覽。園內還有當代罕見的南中國“衙門”建築、城寨原有石碑、南門古跡以及戰前的混凝土廢墟,展示了城寨的滄桑變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