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廟
日期:2016/12/14 17:34:20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文武廟位於荷裡活道,創建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廟內奉祀昌帝及關帝,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據說始於清朝年間的斬雞頭和燒黃紙等儀式,到目前仍然被香港政府所承認的。此廟雖經多次修建,總體仍保持舊貌,至今香火鼎盛。位於大埔區富善街的文武廟,是新界首座受保護的建築物。
文武廟建於1891年,由當時的七約鄉民集資興建,作為七約鄉公所辦事處;至1954年新鄉公所落成後,該廟改為供奉文武二帝。文武廟是典型的古式建築,四周建有圍牆,以保持廟宇的清靜。廟內采用對稱布局,中軸兩旁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門入口,第二部分是露天庭園及偏廂,第三部分是大殿。大殿裡供奉著兩位道教帝君,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文昌帝和武帝關雲長。
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屋頂邊緣的檐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入口兩側的廂房,曾是鄉紳旅客旅經大埔時度宿的地方。這幢廟宇已於1984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參觀完文武廟後,可順道在富善街浏覽。富善街內的攤檔售賣不少鄉村土產及傳統食品,例如粉絲米通、企爐餅等。在節日期間,富善街更是游人如鲫,熱鬧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