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個邊陲古鎮探索出的“產業興鎮”路

一個邊陲古鎮探索出的“產業興鎮”路

日期:2016/12/13 22:23: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哈鎮新農村建設全貌


    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如何?一個區域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關鍵與政府的執政理念和百姓的生產觀念有沒有轉變有著很大的關系,關鍵是看有沒有去挖掘深藏其中的優質資源,並把這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從而讓這些資源發出最強的光和熱,照亮和溫暖前行的幸福之路。處在陝西最北端的府谷縣哈鎮在兩年時間裡探索出一條符合鎮情的產業發展之路,全鎮經濟大幅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連年呈兩位數遞增,“農業穩鎮、生態立鎮、人才強鎮、旅游興鎮”成為時下哈鎮發展鎮域經濟的強大推動力。
    哈鎮開發之前,依農富農依然是多少屆鎮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奮斗的目標,然而從2011年開始,哈鎮通過多方考察,規劃確定了“兩區一基地”的產業興鎮模式。“兩區”是指開發建設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和新能源產業園區;“一基地“是指充分利用哈鎮人文歷史景觀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把哈鎮打造成國內知名的影視和寫生基地。
    “現代特色”未來哈鎮的農業特點
    2011年8月,由哈鎮籍知名企業家、府谷煤化工集團董事長石磊先生發起,多名哈鎮籍企業家參與,融資1億元,成立了陝西府谷哈拉寨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確定把傳統農業通過轉型升級向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集中,並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農業勘察設計院的專家、教授設計完成了哈鎮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園區規劃總面積46600畝,設計按照生態修復、科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遵循標准化、產業化、信息化、工業化的現代生物科技發展思路,充分吸納國內外旱地生態農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科技成果,按照“一心三區五帶”的規劃格局,形成以旱區生態草場、果樹業、設施蔬菜瓜果、特色養殖、休閒農業觀光、園林苗木為主導產業的農業高效生產產業示范園。除此之外,哈鎮已經發展起來的特色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也會在示范園的引領下走上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發展之路,因此說“現代特色”已經成為未來哈鎮農業發展的顯著特點。
    鎮域經濟將搭上“項目快車”
    截止2012年3月,准(旗)朔(州)鐵路哈鎮段已完成工程總量的85%;府谷煤業集團地方鐵路專用線控制性工程哈鎮二道峁隧道已經開工,征、砍、拆工作全面展開;沙(梁)——牆(頭)二級公路已開工建設;哈(鎮)——五(子灣)三級公路順利建成;110千伏線路架通輸電;哈鎮村新農村建設工程已分房到戶,大陰灣新農村完成主體工程;海業煤化工公司煤泥深加工項目已完成征、砍、拆及場地平整;陝投集團哈鎮風電、光電產業項目已達成初步意向;鎮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這些重大項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一定會讓全鎮的鎮域經濟飛速發展,可以說,鎮域經濟即將搭上“項目拉動”快車。
    “三源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哈鎮地處邊關塞外,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長城文化、黃河文化、草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匯聚,古集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抗戰時期,抗日英雄馬占山將軍在哈鎮駐軍八年,與日寇苦戰,保衛了西北大後方,保衛了延安,留下了千古芳名和眾多遺跡。另外還有石窟寺、明長城、巴洲城等眾多古跡。今年該鎮已經啟動建設馬占山將軍紀念館的同時,挖掘文化資源,努力打造旅游產業,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引資源建設影視寫生基地。通過旅游產業建設提升哈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施旅游興鎮的戰略,帶動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形成產業化發展格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打造扎實的產業發展基礎,為此,哈鎮在今年的全鎮經濟工作會議上列出一系列的投資計劃,總投資規模達到近9000萬元,這在哈鎮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其中4377萬元用於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占投資總額的一半還要多。
    多舉措實現“共同富裕”
    據了解,一些處在偏遠地區的小村莊,鎮上實行了移民搬遷和政策、資金扶持的辦法,通過農業技術推廣、農村新能源開發、農家書屋建設、農機購置補貼、農村水利項目建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鼓勵外出打工等多種手段,多舉措實現“共同富裕”。
    府谷人締造出了聞名全國的“府谷精神”,哈鎮作為府谷的一角,也會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創造出推進幸福哈鎮建設的“哈鎮精神”。精神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境界。一個總人口5000人且多數分散居住,年老體弱者居多的邊陲古鎮,如何才能實現“產業興鎮”?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哈鎮黨委、政府硬是在原本只有依靠農業發展農業的狹小發展空間裡找出一條通往幸福的“產業興鎮”之路。相信在哈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哈鎮的未來一定會象甄懷鎮長所說的那樣:富裕、文明、平安、綠色、和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