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鄞江廊橋 再現古鎮風貌
日期:2016/12/13 20:13:22   編輯:古建築紀錄鄞江古橋資料照片。
最近,鄞江鎮政府及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引導民間力量積極謀劃重建鄞江廊橋事宜。鄞江廊橋始建於唐朝,現今的鄞江鎮因此得名,1979年因交通原因拆除。如今這座古橋將再次煥發青春,此次重建將基本按原貌復原。
鄞江橋前身始稱大德公橋,簡稱大德橋,是以木柱為橋腳,上面鋪有竹棚的簡易木橋,屢遭洪水沖擊,時有損壞。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改建石墩木結構屋蓋式橋梁,全長38丈,寬3丈,橋上覆屋28間,是浙東第一座木結構風雨廊橋,隨著歷史沿革,歷經多次重建或維修。
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歲1834年),重建鄞江橋,太守呂仲英書橋匾“八邑津梁”,現今保存清道光十四年重建鄞江橋碑記於它山廟內。
1921年,會稽道尹黃慶瀾重新書寫橋匾,鄞縣知事姜若書寫橋名於東側。
1979年,根據當時的形勢需要,拆除鄞江廊橋,改建水泥鋼筋大橋。
時過境遷,當前民殷邑富,百姓對原鄞江橋的懷古情結愈思愈烈,民心所向,呼聲極高,鄞江鎮人民政府順民意,促和諧,根據當前的交通事實,決定發動群眾擇址重建鄞江廊橋,重現歷史文化名鎮的風采。
這次重建鄞江廊橋,包含著有509年明州府治和鄞縣縣治的濃厚歷史文化信息,是鄞江歷史文化的再次發揚與光大,是我們當代人應承的職責和義務,為我們的後代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
這次重建鄞江廊橋,是以鄞江鎮人民政府正確導引,人民群眾大力支持為主要背景,廣泛發動群眾自願捐資。寧波帥特龍車輛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光先生樂善好施、豪爽豁達,慷慨解囊,出資捐助約1000萬元,令人欽佩。吳志光先生認為,恢復歷史文化遺產,重建鄞江古橋,他與有榮焉。吳志光先生熱心於家鄉公益事業的舉措,為鄞江人民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造橋、鋪路、蓋涼亭……興辦公益事業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次重建鄞江橋,外觀造型以原有風格為基本,全橋長約90米、寬約9米,廊屋內部裝飾采用科學性和美觀性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展示鄞江歷史、鄉土風貌、民俗風情、名勝古跡、古代名人等文化內涵,誠請海內外各界人士、企業團體大力支持,踴躍捐資。楊江 張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