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完成申遺文本提交預審,2013年8月前所有遺產點段完成准備工作並接受國際專家的現場評估,2014年力爭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申遺的日程表早已排好,為了跻身遺產清單,全國8省35個申遺城市都在全力拼搏,其中就有河北省的廊坊、滄州、衡水、邢台、邯鄲等5個市。記者昨天獲悉大運河河北段首批4個遺產點已開始維修,這也是河北省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中首次展開文物保護和修繕工程。
比“國保”規格還高
“首批進行維修的4個遺產點包括香河金門閘、青縣馬廠炮台、東光謝家壩、華家口夯土險工,它們在大運河河北段很有代表性”,昨天河北省文物保護處大運河保護和申遺負責同志孫晶昌如是說。
這四處遺產點在歷史上都起過大作用東光謝家壩和華家口夯土險工是南運河僅存的兩處人工夯土大壩,其中謝家壩位於滄州東光縣,是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築,也是南運河結構保存最好的夯土壩,再現了中國古代在漕運水利設施中夯築的先進工藝;青縣馬廠炮台占地約3.5萬平方米,呈圓形共三層,其中上層直徑50米為中心炮台,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清朝時它曾肩負馳援天津大沽口的重任;金門閘位於香河縣紅廟村西南,北運河東岸,始建於清乾隆年間。
河北大運河保護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延續歷史信息和價值,“為還原遺產點當年風貌,修繕中將盡量采用原做法,譬如謝家壩維修中就會采用灰土加糯米漿工藝。而且這次文保工程要求極高,甚至超過國家級文保單位的規格,從選擇施工單位到驗收標准等都很嚴,要求在8月初完工,接受國家專家的驗收檢查”。孫晶昌說,河北段還有四處遺產點將在今年底前展開保護性修繕。
河北段原生態很珍貴
河北段在大運河申遺中處於什麼位置?記者采訪中得知,國內諸多權威都對大運河河北段極為看重。前不久剛去世的老專家羅哲文因為和鄭孝燮、朱炳仁直接促成大運申遺,人稱“運河三老”。羅哲文生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評價河北段大運河遺址線路清晰,體系完整,擁有較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體系,代表了我國北方大運河遺產的特色,是我國大運河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遺產:“它的原生態性很明顯,這一點是其他地區大運河所無法比擬的。”
孫晶昌也表示,迄今大運河河北段的基本流向與河道基本沒變,“真實性和完整性保持得不錯,很能展示北方運河的特色,譬如"三彎頂一閘",就是利用河流走向的彎度來減緩水流速度,這在河北段都能看到。”
重新認知大運河
大運河申遺令國內文物界要面對很多新課題,孫晶昌說申報文本就存在難度,“中國大運河跟世界上任何一條大江大河都不一樣,有文化、經濟、政治、歷史、軍事、環境等多方面的價值,需要跨地域跨學科聯動”。同時如何提高大眾對運河的認知以及加強對沿岸遺產點及其周邊環境的保護,也面臨很多考驗。
記者采訪中發現,大運河河北段某地發生過文物盜掘,一些河段存在垃圾傾倒,還有些地方的百姓對運河申遺毫無認知,對此孫晶昌表示,大運河跟河北關系密切,“泊頭等地名就源自大運河,滄州新城和舊城的換位也是因為這條河,大運河申遺不單是為中國增加一處新的世界級自然文化遺產,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透過文物遺存,重新審視大運河,進而拉近它和公眾的距離”。他特別呼吁,相關部門與大眾加強對運河申遺的重視:“2013年世界遺產專家將到運河遺產點實地考察,按慣例他們會跟當地人交談,文化遺產跟民眾的關系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