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新法寶讓美麗的鳳凰古城永煥青春

新法寶讓美麗的鳳凰古城永煥青春

日期:2016/12/13 22:42: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日前,《鳳凰古城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鳳凰古城涉旅行業轉移轉型升級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倍受國內外游客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鳳凰古城保護再添兩件新法寶。加上2011年實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就標志著湖南省鳳凰縣依法保護古城的法制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將直接為美麗而迷人的鳳凰古城實現依法保護、規范管理、合理利用、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鳳凰縣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故鄉,曾被新西蘭詩人路易艾黎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也是中國第10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2001年以來,該縣依托獨特資源秉賦,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走出一條以文化旅游帶動新型工業、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即“一業帶三化”發展新路子。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全縣文化旅游風生水起。2012年,該縣接待國內外游客6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3億元。鳳凰縣由此擠身於湘西旅游龍頭、湖南旅游窗口、中國首批旅游強縣之列。

  據悉,隨著鳳凰古城的旅游升溫,古城商業氛圍日益濃厚。為推動全縣文化旅游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鳳凰縣立法保護古城的步子也伴著旅游的發展同步進行著。從2004年2月28日到2011年9月27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幾易其稿,終獲湖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批准。此《條例》確定了鳳凰古城保護范圍、規定在鳳凰古城核心保護區范圍內建設施工的具體要求、規定了鳳凰古城的室外噪音標准等。
 

  (中國最美麗邊城—湘西鳳凰古城全景 黃曉軍攝)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為從更高層面加強古城保護力度,鳳凰縣出台《鳳凰古城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鳳凰古城涉旅行業轉移轉型升級暫行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征求意見稿。經過半年時間醞釀,兩個地方性法規於2013年9月29日正式獲鳳凰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批准。

  據中共鳳凰縣委副書記、縣宣傳部長時榮芬介紹:《鳳凰古城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定了古城維護費來源和使用范圍。來源主要包括五大部分——旅游資源有償使用費上級分成;上級財政安排和追加;縣級財政預算安排;其他政策性安排;社會捐贈。具體使用比例為——60%用於古城旅游資源保護、消防設施、污水管網和河道清淤等旅游基礎設施工程建設;30%用於對符合要求遷出古城居民和商鋪的獎勵、古城民居的修繕、誠信經營戶相關獎勵以及商鋪轉型、賓館客棧提質升級的扶持;10%用於古城綠化、亮化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弘揚與傳承。《鳳凰古城涉旅行業轉移轉型升級暫行規定》則側重用政策的槓桿引導鳳凰古城內所有涉旅行業——商鋪、酒吧、餐飲及賓館客棧,提高民族優秀文化品質,營造文化氛圍,增強文化氣息。其主要內容包括設立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鳳凰古城區內賓館、客棧提質升級。鼓勵涉旅行業分類別以街巷、鄰裡為單位進行聯合經營,擴大規模,加強經營設施、網絡營銷和信息平台建設,實現規模化、品質化、信息化經營。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網站可免費幫助發布信息。每年設立50萬元的誠信涉旅商戶獎勵資金、20萬元的涉旅從業人員獎勵資金,每年組織評比獎勵。同時《鳳凰古城涉旅行業轉移轉型升級暫行規定》鼓勵鳳凰古城區內涉旅行業外遷轉移到鳳凰古城區域外經營,對外遷的涉旅行業經營者,2年內除可按月按規模享受2000—3000元的房租定額補貼外,還可依法享受其實繳稅費留縣部分的獎勵政策扶持。此外,《鳳凰古城涉旅行業轉移轉型升級暫行規定》還鼓勵居民將鳳凰古城區內房屋恢復原來的居住生活狀態。對掛牌保護的特色民居不從事商業經營的,根據建築面積每棟每年給予不低於5萬元的民居保護修繕費;符合商業布局規劃,經合法審批從事《鳳凰古城區鼓勵和限制、禁止經營的項目目錄》中的鼓勵項目,按照不從事商業經營的特色民居補助標准的60%給予補助民居保護修繕費。對鳳凰古城內依法建設和管理使用,且不從事商業經營的普通民居,每棟每年給予500元的房屋維修補助。

  又悉,以“醉美鳳凰,文化回家”為主題的鳳凰縣2013年國慶黃金周大型群眾文藝匯演已在鳳凰文化廣場正式啟動。10月1日至少6日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鳳凰陽戲、傩堂戲、茶燈戲等鳳凰2013年國慶黃金周好戲連台,為廣大游客和當地群眾奉獻一道別樣的文化大餐。此次國慶黃金周大型群眾文藝匯演節目分為民族歌舞、戲劇荟萃、民族音樂三大類,由該縣24個鄉和縣城6個社區組成30表演隊,將在國慶節期間先後表演102個文藝節目。文藝節目分為民族歌舞、戲劇荟萃、民族音樂三大類,側重地方特色。活動旨在以活動展示鳳凰縣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風貌,全力打造天下鳳凰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全面彰顯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者 肖柏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