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旅游延續“蘇式生活”
日期:2016/12/13 22:40:12   編輯:古建築紀錄□蘇報記者 徐蘊海/文 杭興微/圖
當下,古城旅游已經成為中外游客最受歡迎的旅游產品、旅游業態,也是最能代表中國旅游形象的品牌。古城旅游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人文生態的挖掘,有無限的空間,也可以向外延伸出很多產業和業態。同時,古城旅游也是一個難題的交織點。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古城旅游以來,圍繞著如何開發建設和嚴格保護,相關行業便進行了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據蘇州市旅游局消息,到2015年,蘇州古城旅游示范區的范圍將進一步拓展,西連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並延伸至山塘、虎丘歷史文化街區,南接天賜莊片區,使蘇州古城旅游整體上實現融合發展和集聚化發展。
對此,各方專家日前圍繞蘇州古城旅游發展各抒己見,探討交流,提出了積極建議。專家們的共識是,因地制宜保護、傳承活的文化,讓更多游客體驗古城獨特的生活方式,即來“做一回蘇州人”,感受精致的“蘇式生活”,是蘇州古城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之一。
王志發(國家旅游局副局長):
發展古城旅游是繼承式的保護
開展古城旅游是一種積極的古城、古鎮的保護模式,是繼承式的保護。
古是歷史文化,城是記憶或者文化的載體,二者缺一不可。在發展古城旅游的時候,不能只建古建築,不建古生活;不能只引進商家,不構建小橋流水人家。如果這裡面的生活都沒有了,一味強調任何東西都不能動,任何面貌都不能改,任何設施都不能上,那還是封閉的。不是所有歷史的東西都比現在好,開展古城旅游,傳承歷史文化,也是要努力弘揚積極向上、健康時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發展古城旅游時要有三方面的充分尊重。一是尊重古代人,對古代人們創造的文化的本意,或者說對原生態的精神文化世界要有一種尊重,不能為了迎合現代人而隨便演繹。其次是尊重古城居民,發展古城旅游以後,需要原住居民在那裡生活。第三是尊重旅游人,游客來了,就要滿足游客的需求,讓他們能夠領略到古城的濃郁文化,優雅的環境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務等。
喻學才(東南大學教授):
保護古城從人開始
古城保護也好,古城旅游也好,我們不能僅看古建築,還要看人。古城是人創造的,你把古建築保護得再好,還是有缺陷的。比如說蘇州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多讀書人,包括故宮、天安門都是蘇州的工匠設計的。如果說這些東西去掉了,就剩下幾個街是很大的缺憾。保護古城一定要從人開始,古城旅游一定不能只重視建築不重視人。
古城旅游要打破行業壁壘。古城裡面的一些新建築,高層的建築,該撤的一定要撤,因為它們影響了古城的審美空間;無線上網、空中服務這些則應配備。既有古城的設施,又有現代的生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還要打破古今中外的文化差異,通過旅游轉化,讓當代人能夠願意看,並能看懂,能夠讓外國游客也喜歡了解,這應該是發展古城旅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楊振之(四川大學教授):
延續生活方式,傳承活態文化
現在的古城鎮保護中,同質化非常嚴重。一個是景觀的同質化,一個是體驗方式的同質化。比如說江南小鎮實際上都是同質化產品。體驗方式可能會有一些特色,但是總的來說,做得都比較粗淺。
為了避免同質化的現象,保留傳承獨特的文化是關鍵。現在許多古城旅游中,文化出現了斷層。不僅僅是把幾個人的表演集合在一起做一些工坊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傳承基礎的問題。這裡面,傳承活態的文化很重要。在威尼斯古城,現在剩下的原住民只有6萬人了。城裡的人都是做工藝的,這個就是他們的保護方法。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的是將一種生活方式傳承下去,現在蘇州古城已經完成了這種轉型,就是讓游客體驗蘇州的慢生活。
還有“修舊如舊”的問題。每一個時代的歷史都應該得到應用。最原始的“舊”我們真的能夠保護下來?“如”的是什麼時候的“舊”?“修舊如舊”在國際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分歧。一個是法國的學派,像修復巴黎聖母院,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修復的。英國學派就是只能完全保護,不能增加任何的東西。意大利則是把兩個綜合起來,後來修復的東西,材料用的是新的。
劉峰(國研所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博士):
文化不僅是符號,而且要能夠消費
開拓古城旅游的市場,要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整體的頂層設計去統領。在形態上面恢復原來的基地,文化上注入靈魂,生態上美化景觀,業態上做好文化消費體系的構建。
文化消費是一個核心。文化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且要變得可消費。比如,怎麼樣做到有吃頭,有買頭,有說頭,有行頭,有學頭,再有想頭,這樣實現有“回頭(客)”。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機制是要靠政府的引導、居民組織的參與。
劉沛林(北京大學教授):
構建“文化景觀信息鏈”
展示一個地方的古城古鎮的特色,重點是挖掘其景觀基因和文化基因。在這個過程中間,有一個名為“文化景觀信息鏈”的構建方法比較有效。
文化景觀信息鏈有四個環節要把握。第一個環節,是信息元,任何一個地方的景觀都有一個元,就是最核心的一個東西。第二個是信息點,所有的信息元必須要通過看得見的東西表達,像古城中的古代碼頭、市場的店鋪等,都是展示這些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的信息點,包括蘇州原住民,也是文化基因的信息點。第三個環節就是信息走廊,這些信息點有機組合後就形成了一個信息走廊,與旅游線路有些類似。第四個環節是信息網絡,通過信息的組合,構建一個整合區域,形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