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綏德打造全國著名紅色旅游目的地

綏德打造全國著名紅色旅游目的地

日期:2016/12/13 20:04:30      編輯:古建築紀錄

“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裡鋪村……”綏德歷史悠久,聞名天下,素有“天下名州”、“秦漢名邦”、陝北“旱碼頭”之美譽,早在仰韶、龍山文化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綏德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4年建立陝北最早的共產黨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陝甘寧邊區綏德專員公署、抗日軍政大學、三五九旅司令部綏德警備區駐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彭德懷、賀龍、林伯渠、王震、徐向前、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戰斗足跡。據統計,建黨和大革命以來投身革命、為國捐軀的烈士就有1475位,縣內擁有革命舊址31處。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為陝北旅游結構調整做出新的嘗試,始終是綏德人思索的命題。今年,該縣將紅色教育和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發展總體要求之中,不斷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基本形成了以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為核心的紅色旅游圈。為了打好紅色旅游這張牌,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提出把旅游業建設成為綏德縣戰略性支柱產業,並從旅游項目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招商引資等基礎性工作入手,科學編制了《綏德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綏德縣紅色旅游專項規劃》《名州鎮省級文化旅游古鎮建設規劃》《疏屬山景區建設詳細性規劃》等10個規劃。以改善交通條件為重點,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爭項目、爭資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拓寬改造縣內景點、景區交通線。其中,改造北門坡至疏屬山景區道路0.5公裡,新修黃土風情園旅游專用公路28公裡、合龍山景區盤山公路2.4公裡,啟動307國道過境改線工程、千獅橋拓寬工程等,郝家橋至307國道6.2公裡三級公路建設已納入省級規劃。同時,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大型旅游開發項目和旅游商品研發項目10個,總投資1.2億元;籌資近2000萬元,在石家灣鎮霍家溝村建成集垂釣、采摘、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農家樂項目;注冊資金1000萬元的陝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陝北文化旅游產品加工有限公司落戶綏德,引進三十裡鋪雜糧、蘭花花雜糧、土坡坡苦菜茶等一批旅游商品研發企業和3個旅行社、1個星級酒店。

2012年,綏德縣提出“建立中央干部革命教育綏德培訓教學點”的議案,依托境內毛主席舊居、抗日軍政大學舊址、三五九旅司令部舊址、“西北革命策源地”綏德師范學校等革命歷史遺存,打造全國著名紅色旅游目的地。為此,縣上先後投入7600萬元,在三五九旅司令部舊址建成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新建漢畫像石展館,啟動秦扶蘇文化苑建設,形成了疏屬山核心景區。其中,紀念館占地6500平方米,展出圖片1076張,文物326件,通過紅色文化廣場主題雕塑、照壁浮雕、旅游規劃展室、民主革命時期著名人物、警備區事跡、習仲勳與中共綏德地委、綏德籍烈士、抗大總校在綏德等板塊的展出,營造了緬懷革命英雄、繼承先輩遺志的濃厚氛圍,目前,這裡已成為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外,該縣還建成了綏德師范學校校史館、李子洲故居、郝家橋習仲勳舊居、郝家橋革命紀念室等一批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紅色旅游圈的形成奠定牢固基礎。如今,憑借著位於延安和晉、蒙、寧、甘多條黃金旅游線路中心地帶和必經之路的區位交通優勢,綏德已成為新的旅游集散地,年總接待游客5萬多人,漸漸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據悉,近期,綏德名州鎮革命景區建設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二期規劃綱要和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以及省、市紅色旅游專項規劃,同時列入全國和省級紅色旅游重點項目。綏德縣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其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優勢,在增加展示內容、豐富展示方式上下工夫,更加注重彰顯特色,讓廣大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更好地領略先輩風范,體驗黃土風情。同時,打好“旅游牌”,念活“山水經”,營造優美環境,把客引來、留住,讓“天下名州”再度揚名天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