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河古鎮有棵罕見“觀音柳” 歷經300多年依然枝葉茂盛
日期:2016/12/13 18:52: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中國江蘇網10月20日訊 (記者 徐其崇)大家對於觀音的形象非常熟悉,慈眉善目的觀音是古代民間普遍信仰的“真神”,她手裡的兩件法器“淨水瓶”和“楊柳枝”更是神奇。在湖濱新區皂河鎮金龍灣農園,生長著一棵枝葉茂盛的柽柳,老百姓都稱之為“觀音柳”,那是因為觀音手中的一件法器“楊柳枝”,便是柽柳的樹枝。
此樹栽植於康熙年間
“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棵樹能被我所擁有。”金龍灣農園業主王曉風對記者說,他查閱過很多資料,也請教過園林專家,確認這棵樹學名為柽柳,又叫觀音柳、垂絲柳、戈壁紅柳等,其枝如垂柳,葉似龍柏,樹干如鐵堅硬無比,每年春夏秋3次開花,所以又有三春柳之稱。此樹花開粉紅一片,傳說中觀音菩薩手裡拿的就是這種樹的枝條,故曰西河觀音柳。
王曉風介紹說,這棵柽柳是皂河醫院的前身皂河火神廟的最後遺物。當年大概是取觀音手裡的柳枝可以消弭災難之意,故而在火神廟的園中栽了這一棵柽柳。龍王廟裡保留的一塊石碑上清晰地記載,皂河火神廟由官方重建於康熙四十九年,由此可以推測這一棵柽柳的年齡大概在300多歲。
據介紹,一般的柽柳多為灌木和小喬木,像這棵樹長得如此之高大特別少見,但不知為何,這棵高約7米的柽柳一直沒有得到掛牌保護,此前一直在皂河醫院花園裡自由自在地生長。4年前,皂河醫院要建設門診大樓,因為原先醫院占地狹窄,只有將原來的花圃拆除,其面積才將就夠用。
命運多舛險些被砍伐
這棵柽柳讓幾位院長都有些犯愁,雖說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大陸基本上消除了小兒麻疹,柽柳基本失去了藥用價值,但這棵柽柳在皂河人心目中的地位他們還是略知一二的。於是就喊來一位中醫征求意見,這位中醫極力反對砍伐這棵樹,但醫院又不能不擴建,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商議半天,大家就建議將這棵樹移栽到金龍灣農園。
王曉風告訴記者,這棵柽柳的重要意義尚不止如此。1949年以後,皂河鎮在原火神廟裡建立了皂河醫院,雖然歷代翻修重建,原來的火神廟建築以及神像雕塑都破壞殆盡,但這棵柽柳卻一直長盛不衰。自建院之日起,這棵柽柳就成為院方須臾不可離開的重要藥材。因為柽柳作為中藥材,主治發散透疹,有解毒祛風的功能,所以,皂河醫院治療幼兒麻疹、出疹子等病,幾十年來無一例外都讓病人無償折取一枝柽柳回家做藥引子熬藥。從那時候起到如今,全鎮所有的人都受過這棵柽柳的恩惠。這株柽柳也因為數以萬次折枝,造成它的樹冠以及樹身都不是太大。也正是由於它的萬千恩惠,使其完好地保留到了今天。
稀有樹種被扦插成活
“移栽的那天,我們在它蒼老的枝干上披紅掛彩,小心翼翼地將它請了回來。”王曉風說,在那期間,他雄心勃勃地准備在家鄉打造一個小型植物園,買來很多珍貴樹種。可到最後,買來的樹種都無一例外死了,唯有這棵柽柳好像天佑神護一般,栽下以後一直枝繁葉茂,很多人看到都啧啧稱奇,贊歎不已。“我快到50歲了,除了在淮安周總理紀念館看到過一棵‘觀音柳’,其他地方再也沒見過。”王曉風說,在我們宿遷,這棵樹無疑是稀有樹種。
王曉風經過上網查詢以及翻閱各種資料,發現柽柳適應鹽鹼地的土質,在新疆等西北很多地方都很常見,是防風固沙和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樹種。只是在我們蘇北栽植很少,因此很少有人認識它。這棵老樹作為皂河古代歷史的見證者,王曉風愛不釋手。更值得欣慰的是,去年秋天,王曉風剪下這棵柽柳的枝條,扦插10棵到樹下的空地裡,居然成活了3棵。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棵棵幼小的柽柳樹苗已是枝葉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