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日期:2016/12/13 19:04: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於底古鎮眾多古建築何去何從?

 

  本報記者 李保健 劉濤/文 田明 實習生 李瑞東/圖

  古鎮於底,因其地處要沖,明代就已成為獲鹿八大鎮之一。千年古鎮留下的古建築不只有泰記醋店,永安橋、重勝寺(如今的虛雲禅林)、蒼山聖母廟、大王廟、李氏家院等大量精美的古建築也是於底古鎮歷史的最好見證。如今於底村正在拆遷改造,百年老店泰記醋店牆上已被塗上了大大的“拆”字,其他沒有進入任何文物級別的老建築也是 前途未卜,命運堪憂。

  身世/

  因商業繁榮的古鎮

  要說於底的古建築,必先從其繁榮的商業說起。

  於底成為集鎮,位列獲鹿八大鎮之一,與其地理位置有著直接關系。獲鹿位於山區與平原交界處,向有“旱碼頭”之稱。於底距離獲鹿15裡,東西貿易往來,大都在於底歇腳,大車店、糧油店、旅店、酒館應運而生。於底大街上有染坊、醋店、藥房等店鋪,名氣較大的有連升號,據說開業於明代,解放初期才停業,有數百年歷史。該店主要經營糕點,聲譽最盛的是“八大件”與“中秋月餅”。

  來往商旅多,大車店生意紅火,最有名的是建於清末的趙家大車店,當年徹夜燈火通明。

  繁榮的於底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此經商,於底人不排外,外鄉人遇到困難,還會主動伸出援手。外鄉人客居於底,卻沒有身在異鄉的感覺,發家之後,往往就在在於底落戶。久而久之於底文化也呈現出多樣性。

  於底人腰包鼓了,房子越蓋越大,還要講究品質,雕梁畫棟。還建起了廟宇,開辦了學堂,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古建築。

  探訪/於底村古建築尋蹤

  永安橋

  隨著時間推移,曾經鱗次栉比的古建築大部分被現代建築所取代。但於底的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依然可以用豐富二字來形容。

  最有名的當屬永安橋。從“古鎮於底”大牌樓沿著永安街西行約500米左右,就能看到永安橋。曾經永安橋橋面長20米、橋高7米,後因為太平河淤塞,河道修成了如今的永安路,石橋大部分被埋在地下。現在永安橋四周圈起了圍牆,長不過10米,橋洞約1米高,但依舊可見其精美的造型,橋洞中間的浮雕吸水獸栩栩如生。

  眾多寺廟

  永安橋曾是於底的核心。“重勝古剎對永安,穿心閣內車馬還。太平河水關祠擋,迫向二橋奔東南。”這首清代詩歌中的建築如今只剩永安橋與重勝寺。

  重勝寺是於底村另一處重量級文物。據碑載,該寺始建於五代的後周,明代重修,清康熙年間擴建。文革期間建築遭到破壞,僅剩兩座大殿,1988年集資重修,1992年改名“虛雲禅林”。

  在永安橋東南方還有一座大王廟,現仍存山門、大殿。文物愛好者張宏偉介紹,該廟建於明代。另一處古廟名為蒼山聖母廟,也叫奶奶廟。看守廟宇的老人說,這裡供奉三聖姑,年代不詳,應該有百年以上歷史,曾因精美的壁畫吸引了眾多游客,如今這些壁畫已經剝落。

  百年老宅

  於底的家宅建築也堪稱一絕。永安街上,泰記醋店西行約百米左右,一南一北還有兩座百年老宅。

  李基隆家宅位於永安街北側,院落南北貫通兩條街,東西跨四條弄堂。如今二進過廳保存完整,是村裡的老年活動中心。張宏偉說,該廳建於清末,是李家特地從山西五台山請來巧匠修建而成的。記者采訪時,十幾位老人正在屋裡打牌聊天。此時,老宅旁邊機器轟鳴,舊村拆遷正在進行。

  “拍拍照片吧,不定啥時候就被拆了。”“別處你看不到這種建築吧?拆了真可惜了!”老人們說,這些老物件是村子的根,代表著於底的歷史文化,如果拆除了,古鎮於底真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歷史。

  老宅東側的一條胡同裡往裡走,有個古色古香的東偏門,南側的老屋裡住著一位八旬老人。老人說大概60年前她家從3戶人家手中購買了這處小宅子。“據說老年活動中心那兒都保不住了,這點老建築估計也難保。”老人說在這住習慣了,不願搬,但誰也不知會怎麼樣。

  李基隆家宅南側,是李立玖家宅,建於清末,戶主李金海依然住在這裡。

  建議/

  修條古建一條街

  於底村改造中如何保護這些古建築,成了眾多人關心的話題。新華區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曾表示,於底村的永安橋將會得到保留和修繕,於底村領導也說虛雲禅林將保留。除此之外的蒼山聖母廟、大王廟、李基隆家宅等由於沒有“名分”,其命運令不少牽掛這些老建築的人們擔心不已。

  這些古建築將何去何從?據了解,相關部門正在就此進行研究論證。

  民間文保志願者張宏偉認為,於底應該修建古建一條街,將於底打造成河北歷史文化名鎮。於底村史石家莊城中村中惟一的一處具有歷史風貌的古鎮,旅游優勢十分突出,東、南、北三面依干道,交通便利。西面有“南水北調”的水景,距植物園只有數站之遙。村中古跡眾多,本地又有傳統的“三”、“八”大集,廟會等商業文化活動,可謂占盡天時地利。如果將這些古建築保存下來,將來再恢復部分歷史建築,將會吸引大批游人。

  張宏偉說,保留這些古跡,建設古建一條街與於底開發並不矛盾。如果將於底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所蘊藏的潛力挖掘出來,將會吸引眾多人關注,屆時,旅游、商業等均會得到發展。購房者看中的是環境,也會帶動周邊地產業的發展。張宏偉說:“如果為了省卻麻煩,將這些古建築一鏟子鏟除,破壞者將是千古罪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