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棚改不忘保護古城牆留住“城市記憶”
日期:2016/12/13 18:52:36   編輯:古建築紀錄日前,玉山縣古城牆東南側的棚戶區改造工地一派忙碌景象,挖掘機轟鳴,工程車輛往來穿梭。過不了多久,改造後的古城牆東南側將呈現蘊含“玉山記憶”的城市公園,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旅游區。
居住環境差棚戶區居民盼改造
玉山縣城的東南保留著一段明代嘉靖年間的城牆,迄今有450多年的歷史。城牆由紅色石塊砌成,一些背陰的地方長滿了青苔,盡顯滄桑,還有不少粗壯的樹從牆體縫隙裡探出身子。
留存的古城牆是歷史的見證和舊城一大景觀,1982年,玉山縣人民政府將其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記者看到,古城牆沿河而建,城牆兩側是居民區。因年代久遠,古城牆隱沒在居民區裡,並不容易找到,有的民房甚至緊挨城牆。
居民老張在棚戶區住了40多年。他說,以前有鄉下親戚來做客,他總是驕傲地帶著親戚爬上城牆游玩。隨著歲月流逝,他對家旁邊的古城牆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上個廁所,要七拐八拐到很遠的公廁。家裡停電停水是常事,遇到下雨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老張說,多年來,他和鄰居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改造棚戶區的居住環境。在該縣城,近年來已有多個棚戶區進行了改造,但城牆邊的棚戶區改造一直沒有得到落實。
玉山縣城鄉規劃局相關人士介紹,古城牆兩側住房普遍年代較為久遠,以單層磚瓦結構為主,道路、排污、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後。因古城牆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旦改造或搬遷,擔心會傷害古城牆,因而對該區域的棚戶區改造遲遲未能進行。
適度開發打造人文景觀旅游區
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如何改善棚戶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今年下半年,玉山縣決定對古城牆東南側棚戶區進行適度改造。
玉山縣城所在地的冰溪古城區域面積0.5平方公裡,現存幾十幢保存完好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古建築,其中就包含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清代考棚和明古城牆,極具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為此,該縣籌集資金啟動冰溪古鎮改造工程,聘請浙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進行設計,制定了古鎮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目前,不少居民已簽訂征收補償協議,並及時騰空房子,拆除工作正同步推進。”該縣城鄉規劃部門負責人介紹,改造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玉山古文化的原則,把玉山文化融入建築中。
該項目東接金沙溪·夢裡水鄉漂流下站服務區,西連玉虹橋,全長1.3公裡, 改造後的古城牆東南側規劃設計構思為一個富有“玉山記憶”的城市公園。通過南門磨坊、江上人家、冰溪公園等構建冰溪河沿岸的玉山文化背景、人文景觀景區景點,從而打造江南水鄉特色的旅游區。
據介紹,改造工程分兩期實施,今年內將完成第一期包括沿河路景觀建築立面提升改造、玉虛路和湖塘沿溝渠景觀、沿古城牆外南門公園的工程建設。
改造工程不會造成古城牆損傷
“在改造工程中,我們並不對古城牆本身進行施工。”玉山縣城鄉規劃局韓彬斌局長說,今後古城牆區域將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去處,這也是與本地旅游事業發展相匹配的景區建設。古城牆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改造需由文物保護部門申報,經批准後才能施工。
玉山縣博物館負責人向記者證實,此次棚戶區改造工程沒有涉及古城牆,也不會對古城牆造成損傷,讓其保持滄桑的原貌。
讓人欣慰的是,雖然此次改造沒有涉及古城牆,但可以預見的是,棚戶區改造後,將使得這段擁有450多年歷史的城牆熠熠生輝。
古城牆凸顯出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有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應予以愛惜和保護。不過有業內人士提出,城牆外面的冰溪河,風光秀麗,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性建設未嘗不可。比如恢復城牆原有高度,恢復建設3個城門上的城樓,可供游客游覽和拍攝影視劇。
“這或許是古城牆保護與開發利用並舉的一次成功探索。”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