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

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

日期:2016/12/13 22:43: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美麗的太湖

太湖文化論壇

吳中區現代文體中心

吳中科技園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吳中區是天堂蘇州的“南大門”,也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強區和生態示范名區。吳中區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產豐饒,生活富足,代言了蘇州的山水和文化,被人們譽為“天堂中的天堂”。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3000多年的淵遠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吳文化,吳中大地英傑輩出、才俊風流。兵學聖典《孫子兵法》研著於此,北京故宮、紫禁城由吳中香山幫匠人蒯祥主持設計營造,草聖張旭、繡聖沈壽等先賢古哲、名人大家都曾生活在此。全區文保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列江蘇省前位,風物景致鐘靈毓秀,吳地文明歷久彌新。

  景色秀麗,生態優美。“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吳中地處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擁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全區獨占國務院規劃太湖13景中的6個,太湖72峰中的58峰,擁有1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4A級景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對外開放景點達50余個。區內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9分,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生態綠肺”、“城市氧吧”,雅稱“山水蘇州,人文吳中”。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吳中區地處中國經濟繁榮、城市群密集的長江三角洲中心、江浙滬交匯處,毗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距江蘇省會南京、浙江省會杭州1~2小時車程,能充分享有城際資源互通之便;與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昆山經濟開發區等規模型產業先行區接壤,能有效實現蘇州市域范圍內的產業互動;距上海港90公裡,蘇州港70公裡,上海虹橋國際機場53公裡,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00公裡,能盡享現代物流的通暢快捷。

  吳中區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全區氣候宜人,風調雨順,水肥土沃,是聞名遐迩的“江南魚米之鄉”。區內“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太湖大閘蟹和“太湖三白”(銀魚、白魚、白蝦)等湖鮮珍品享譽海內外,康熙御茶碧螺春在我國十大名茶中名列第二,太湖莼菜,洞庭枇杷、楊梅等農副產品物美質優。

  吳中區經濟快速發展,產業高度集聚,是長三角地區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現代新城。近年來,吳中區充分依托良好的區位、人文、環境綜合優勢,圍繞“兩個率先”目標,著力打造“山水蘇州,人文吳中”品牌,全區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吳中區累計擁有外商投資企業兩千余家,內資民資企業逾萬家。區內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科技創業園,以及吳中科技園、金楓路科技創新創意街區等高規格載體,規劃容量500萬㎡,首批建成200萬㎡。200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5億元。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47元。

  展望未來,吳中區將始終堅持“又快又好”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目標定位和“走進太湖時代”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城市繁榮和生態建設,全力打造“高端產業城區、最佳宜居城區、文化旅游強區”。

  致力於打造以現代經濟為特征的高端產業城區。吳中區堅持走高端化、規模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之路,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光伏新能源、文化創意三大高端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產業迅速壯大規模,形成完整產業鏈,搶占發展制高點。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藥是吳中區重點培育的戰略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吳中區積極引入國內外醫藥高科技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形成了從新藥研發到成品藥生產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其中,“江蘇吳中生命科學園”獲“國家火炬計劃—吳中醫藥產業基地”授牌,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藥物安全評價中心藥明康德安評中心投入運營,上海交大“新型生物科研試劑”和吳中醫藥“人類皮抑素”等3個國家863計劃項目相繼進駐,大幅提升了吳中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和集聚水平。光伏產業。吳中區將太陽能電池研發、設備制造、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及配套、太陽能電池檢測中心、光伏系統集成等作為光伏產業發展的重點,為企業、學校、科研機構搭建專業平台,打造一條集產、學、研於一體,具有區域特色的完整光伏產業鏈,現有國家級“光伏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太陽能光伏產業園”,以及全球產能最大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江蘇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賽維LDK研發中心、設備制造商尚德集團庫特勒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等國際知名大企業。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幾年,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吳中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以文化創意和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木渎金楓路文化創意街區、長橋文化創意產業園、蘇州廣電影視娛樂城、中國蘇州·呈輝工藝禮品信息展示交易城、央視新影制作中心太湖基地、“胥口書畫名家街”和“香山工坊”等一大批兼具現代文明與吳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相繼在吳中區蓬勃興起,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展示“山水蘇州,人文吳中”魅力形象的靓麗名片。

  致力於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的最佳宜居城區。吳中區是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生態示范區,“綠色生態”是吳中區的名片。吳中區將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環太湖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和永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水平。總投資達36億元的太湖文化論壇項目,是繼我國博鳌亞洲論壇之後,在文化領域創立的第一個永久性、國際性自主論壇品牌。吳中區將以太湖文化論壇建設和2010年首屆年會召開為契機,全面改造環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使吳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把吳中區打造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全面推動環太湖地區生態與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大力實施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30億元、被列為國家太湖流域環境綜合治理重點項目的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是改善東太湖生態環境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吳中區實現可持續發展、走進“太湖時代”裡程碑式的重大項目。通過實施退墾還湖、洪道疏浚、生態修復等為重點的五大工程和湖濱生態帶建設,太湖的防洪標准將從現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東太湖良性生態系統將進一步恢復,長三角人民的母親湖——太湖將重現碧波美景。建設中的東太湖濱湖新城,面積10.03平方公裡,人口規模12萬人,將重點引進國際商務、文化旅游、星級酒店、房地產業、運動休閒項目,全面打造成一個集商貿金融、文化娛樂、居住創業、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致力於打造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強區。近年來,吳中區圍繞打造“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發展戰略,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大力發展旅游事業,形成了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形成了以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為龍頭,木渎、甪直、東山等各大景區聯動發展的大旅游格局。2009年全區接待游客突破1296萬人次,全年實現旅游收入110億元。吳中區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重點加以培育,加快推進一批重大旅游功能項目建設,拓展一批水上游、空中游、夜間游、冬季游、會展游等新的旅游形態,打造一批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內涵深厚、功能配套完善、管理服務優質的精品景區,加快推進宇航科技活動中心、快樂之鄉等一批大型主題公園項目建設,全力促進吳中區環太湖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同時,吳中區將以“太湖旅游世博年”為契機,全力辦好世博會蘇州主題論壇,做大做好“世博在上海,旅游到蘇州,休閒來吳中”文章,進一步打響“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游品牌。

  深厚的人文底蘊、優美的自然生態、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親商環境,正在使蘇州吳中日益成為長三角和全國,乃至海內外各界人士投資創業的樂園、休閒人居的天堂、旅游觀光的最佳目的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