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蘇州御窯明清金磚

蘇州御窯明清金磚

日期:2016/12/14 19:12:40      編輯:古建園林

    御窯村燒制金磚,源遠流長。“自明代永樂中(1413年),始造磚於蘇州,責其役於長洲窯戶六十三家。磚長二尺二寸,徑一尺七寸。其土必取城東北陸墓所產。”(《造磚圖說》,浙江巡撫采進本)明朝初期,御窯就為南京和北京皇宮燒制優質御用金磚,受到永樂皇帝的稱贊並賜名“御窯”。

是時,御窯的燒窯業已很發達。由於御窯土質上乘,色澤“乾黃作金銀色”,“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被蘇州府選為燒制金磚的場所。此後為歷代明朝皇帝燒制了大批優質磚瓦,到嘉靖時,營造尤繁。“嘉靖十六年(1537年),作七陵,造內殿、醮壇。”

 

“是時,營建最繁,近京及蘇州皆有磚廠。”(《明史·食貨志·燒制》)蘇州是當時燒制各種古建築磚瓦的重要產地,而燒制金磚的御窯,其任務也就更重了。

 

所謂金磚,並非用金子做的磚頭,而是大型方磚的雅稱。它“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聲,稱‘金磚’;又因磚運北京的‘京倉’,供皇室專用,稱之‘京磚’,後逐步演化稱‘金磚’。”(《金磚墁地》)

 

御窯金磚的特色為黛青光滑,古樸堅實。面平如砥,像一方黛玉;光滑似鏡,若一塊烏金。時人譽為“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它那渾厚而深沉的“銅銅銅”聲響,類似金屬發出的铿锵聲音,故稱“金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