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江蘇惠山古鎮祠堂

江蘇惠山古鎮祠堂

日期:2016/12/14 17:41:30      編輯:古建園林

惠山古鎮祠堂

 

惠山古鎮祠堂

 

惠山古鎮祠堂

    進入惠山古鎮,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密集遍布古鎮的祠堂。這些祠堂風格各異,精采紛呈。大多是粉牆黛瓦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築,也有結構明快琉璃點綴的西式建築。尤其令人驚奇的是許多祠堂內樓台亭閣、池塘石橋、假山長廊、綠樹掩映,簡直就是一個精美絕倫的江南園林。

    惠山古鎮共有自唐至民國各類祠堂建築一百一十八座,供祭八十個姓氏一百八十位歷史名人。其中有吳地始祖至德泰伯祠,有五代吳越國王錢武肅王祠,有宰相祠堂九處。他們是戰國楚相春申君黃歇,唐相李紳、陸贽、張柬之,宋相司馬光、王旦、范仲淹、李綱,以及清代的李鴻章。此外還有尚書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撫祠。歷代文化名人的祠堂也很多,如理學大家周敦頤、朱熹、張載、呂祖謙,書畫大家王绂、倪雲林,茶聖陸羽,南宋四大家之尤袤,明代“吳下十才子”之浦源等。從祠堂的性質可分為神祠、宗祠、墓祠、先賢祠、忠烈祠、寺院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會館祠等大類。現在惠山古鎮祠堂群已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華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簡公祠、錢武肅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顧洞陽祠、王武愍公祠、陸宣公祠、楊藕芳祠等十座祠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祠堂建築。

    惠山古鎮最早的祠堂是唐代紀念楚春申君黃歇的“大王廟”,以後逐代添建。明清時期,惠山祠堂發展到鼎盛。到了民國,隨著無錫民族工商業崛起,一批行業祠和會館祠在古鎮建立。惠山古鎮所處之地攬惠山,擁太湖,風景佳美,風水極好。因而無錫邑內外宗族爭相在此建祠堂。據說在封建社會,在惠山古鎮建祠堂要得到官府甚至皇帝批准。惠山祠堂一直香火鼎盛,古鎮十分繁華。可惜日寇在侵華期間,炮擊古鎮,使珍貴的祠堂建築遭到很大破壞。解放後,祠堂分給老百姓居住,一個祠堂內住很多戶人家,在倪雲林祠內就住了十四戶。近幾年修復惠山古鎮,祠堂內的住戶才搬走。

    惠山古鎮的每個祠堂都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內涵,也有很多故事。祠吳地始祖泰伯、仲雍及後裔季扎的至德祠,現僅存泰伯殿,大殿中楹,懸額武中奇書“至德無上”匾,兩旁有說泰伯功績的楹聯:“草昧造三吳,自南河陽城箕山以來,天錫此土;豆登延百世,立君臣父子兄弟之極,民無能名”。殿中有以“斷發紋身”、“荊蠻義歸”、“泰伯建城”、“開發江南”為主題展示“泰伯奔吳”歷史的漆壁畫。牆上掛有八塊大幅隸書漆屏,錄《史記》有關泰伯史實。祠堂等級最高的是北宋周濂溪夫子祠。就是理學開山鼻祖寫《愛蓮說》的周敦頤。這個祠堂屬皇帝御賜。是惠山祠堂群中唯一皇帝來過兩次並賜匾題字的祠堂,在明朝還享受補貼。祠堂內的一塊碑上還記述了周氏後人向皇帝討還漏發銀子的故事。

    很多祠堂集祭祀、教育休閒娛樂於一體。教育最有名的是邵文莊公祠,這裡原是二泉書院,廳堂學捨錯落,有清泉澗溪茂林修竹,邵寶在此講學十一年。邵寶病逝後,就將書院改成了他的祠堂。有江南園林風格可供休閒娛樂的最著名的祠堂要數俗稱楊家祠堂的留耕草堂了。留耕草堂又名“潛廬”,原為清道光進士做過山東肥城知縣的無錫人楊延俊建的別墅園林。楊去世後,其子將它改為祠堂。現有建築中軸線上有三個廳堂,前兩個廳室為“潛廬”和“留耕草堂”,面闊三間,系歇山頂建築,前後有回廊相通。後一間“叢桂軒”為硬山頂,面闊四間。其西側有土丘,循石級上,又有偏廳三間。園內有池塘、曲橋、亭台、假山,樹木扶蘇,古樸幽雅,是一個非常小巧玲珑的江南園林。

    惠山祠堂中立有為國為民的忠臣良將祠。張中丞廟祠唐御史中丞張巡,配祠睢陽太守許遠。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在睢陽與圍城的安祿山尹子奇部血戰數月,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張巡壯烈殉國,許遠被俘不屈遇害。他們血戰遏賊勢南犯。南宋時,惠山就辟祠以祀,明時建張中丞廟。該廟前庭有石獅雄踞,有儀門、戲台,上有“百鳥朝鳳”木雕構件。兩側有觀樓,廣庭平台上有兩棵明代古銀杏。樹下有鑿於明萬歷年間的泉井。大殿內有張巡、許遠共守睢陽的大型雕塑。廟內存有明清古碑和清末巨匾各五塊。這裡的范文正公祠,是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范仲淹的,祠中有范仲淹畫像。有“德行天下”匾的敦敘堂,有“後天下之樂”的後樂堂,還有“報本堂”。祠中殿堂莊肅,樓閣清雅,方池清澈,長廊曲折。牆上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巨大刻字。此外還有寫出“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的民族英雄於謙祠,有心系國事抗擊閹黨的東林黨人顧憲成、高攀龍祠等。

    祠堂群中有很多忠孝貞節祠,以祭祀忠臣孝子貞女節婦。在寄暢園和愚公谷間,有祀東晉無錫孝子華寶的“華孝子祠”。華寶年幼喪母,他八歲時,父從軍守長安,臨行時說,待駐防期滿回鄉,為之戴冠成親。誰知其父在戰爭中死難。華寶悲痛欲絕,遵父言終身不冠不娶。南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子”額,唐時建專祠。現祠為明清建築。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亭”。祠門牌坊式,庑殿頂。過上架“溯源橋”之“承澤池”,有裝飾石螭首吐泉水之“雙龍池”。主建築“享堂”三間六架,歇山頂,楠木結構,古樸典雅。其內壁嵌三十五方明清碑刻。

    惠山祠堂群與江南山水,名泉勝地融為一體,衍生出了惠山泥人文化、錫惠園林文化、二泉音樂文化,二泉茶文化酒文化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祠堂群成了無錫非物質遺產的載體和展示窗口,也是研究中華譜牒文化和宗祠文化的基地。祠堂群是惠山古鎮的精華和核心,是無錫乃至中華民族之文化瑰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