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溪老街:繁華如煙逝風雨話滄桑
日期:2016/12/14 10:56:28   編輯:古建園林
十月,秋意漸濃。一場輕舒雲袖的淡雨,拂走季節裡最後幾絲紛擾。這樣的日子是適合尋幽探古的,黃包車載著我在像迷宮一樣的小巷裡東拐西彎,水霧彌漫,雨絲交織,依稀看到古鎮瞿溪老街的影子,撲面而來。
邁入“楊家祖屋”破敗的磚雕門台,門台上一溜兒瓦當飄搖於歲月的風雨,掉得僅剩孤獨的三張,搖搖欲墜地守著這裡的故事。門外的喧囂漸漸消退,破敗的磚雕、頹廢的花窗、空氣中彌漫著陳腐的氣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時光在緩緩倒流。“楊家祖屋”始建於清朝,楊家曾祖楊克豐、楊殿蓮一直在老街做生意,開米行、面坊等,是當時屈指可數的大戶人家。現僅存磚雕門台及東首磚木結構老屋若干間。走過天井,站在“瞿溪街224弄”的裡弄口張望,淅瀝的秋雨卷起一陣秋風刮過,幽長的老街寂寥無人。我抬頭望著兩側被臨街老屋咬噬得不規則的狹長上空,這一切顯得那麼遙遠又觸手可及。
明朝《萬歷溫州府志》記載,當時溫州府在瞿溪老街設立紙局,專門負責管理溫州蠲紙的制造、進貢、運銷諸事務。可見老街已有悠悠幾百年的歷史,依著天時地利人和,歷史上老街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商號林立,挨家挨戶都做生意。在這寬不過3米,總長約500米的老街上,因紙市而興起的商家涉及棉布百貨、中藥店、染布坊、彈棉、打鐵、豆制品……等等行當,幾乎涵蓋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想當年,紙市昌盛時,這裡的屏紙一度遠銷東南亞。一日一市的紙市帶來瞿溪老街爆棚的人氣,老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黃正昌”、“胡昌記”、“王泰生”等紙行裡滴滴答答的算盤聲此起彼伏,低語的鄉音一下子拉近了我與紙農的距離,透著汗漬的布衣進進出出,一派繁忙景象,極目遠望我卻怎麼也看不清他們模糊的面孔;想當初,從瞿溪潘家大宅走出來的一代散文大師琦君,童年的她牽著外公的手,“蕩過鎮上唯一熱鬧的一條街道,經過糖果店,我的手指指點點,喊著‘花生糖、桂花糕,我要。甘蔗、橘子我也要。’”稚氣的童聲似乎還在耳畔回響。斯人已矣,往事如煙。瞿溪老街的記憶沉澱在琦君溫情的文字裡,隨手翻翻,還能翻出幾聲吆喝與幾縷煙火。解放後,各鄉鎮紙農可就近將屏紙賣給收購站,老街漸漸從繁盛走向衰落。那彌漫著魚鰔的腥味、叮叮咚咚的打鐵聲,草席店揚起的的青草味、吧嗒吧嗒的裁衣聲......如同歷史巷弄裡踢踏的腳步聲,漸行漸遠,漸行漸遠……
歷史悄然淡去,我鮮明地來了。撐一把花傘,漫步在秋雨潇潇的老街,青石板路濺起的依然是千年的雨聲。一路行來,只見老街兩側明清時期遺留的商住結合古屋,門楣、窗欄、斗拱、梁柱上雕刻的花鳥草蟲,飛禽走獸等吉祥瑞物,細節中透著精致,古樸中透著滄桑,一雕一刻都在訴說著往昔歲月的奢華。 “胡新順古家具店”裡陳列著雕刻細膩的圓木家具,飯籮、果盤、鵝斗、盂盤等,每一件都堪稱精致典雅,在彌漫著淡淡木頭清香的店鋪裡輝閃著迷人的光澤,仿佛古老時光不曾遠去,正飽滿濃郁地堆滿這間店鋪,讓人久久地駐足遐想。只是,現如今,這些傳統的“圓木家生”不再承擔實用的角色,更多是作為收藏藝術品進入人們的視野。據店鋪主人胡紹平介紹,每年的二月初一會市給他的圓木家具銷路帶來新的商機,只是鮮有年輕人願意學習圓木,將來恐怕圓木技藝也將隨著老街的記憶漸漸老去。“瞿溪街282號”裡的藍夾缬靜靜地疊放於一堆木雕家具之中,藍底細紋,肌理粗糙,邊上堆放著古色古香的各種木雕,門罩、靠背、花窗等,這些堆滿時光記憶的古董,留給過往的路人更多的只是憑吊歷史可觸摸的物證罷了。
穿過一條狹窄的巷弄,一只雨滴織就的“八卦圖”掛在灰暗的屋檐角,晶瑩剔透。走出去,便是瞿溪河了。清周天錫的《竹枝詞》裡形容瞿溪河邊翠竹成林,清幽襲人,“瞿溪兩岸多竹枝,竹枝映水寒漪漪。漁翁打魚溪渚下,棹入竹陰人不知。”只是漁翁不在,碧水依痕,湖綠的河水倒映著對面“八仙巖”的亭台樓榭,河埠頭的女人正在清洗衣服,一圈圈的漣漪攪碎了對岸的精致艷麗。記憶裡,每年二月初一會市期間,各種竹器、木器等農具擺滿沙灘,人潮蜿蜒湧動,頗為壯觀。自從河道改造以後,沙灘上的這一獨特風景漸漸地淡成了回憶。瞿溪河在塘坎橋處轉了個90度的大轉彎,橋上是溪頭街,橋下是橋下街,蜿蜒成瞿溪街,蜿蜒成自明清時期一直繁盛喧鬧至解放初期的商業老街。
踯躅於這一段延伸於歷史與現實的老街,除了零星散落於街上的幾家老店鋪外,更多的老屋房門緊閉,在日新月異的現實前保持著一種緘默的姿態。沒有誰能敵得過時光的洪流,它悄無聲息地來,又蹑手蹑腳地去,老屋日漸衰老了,老街日漸蕭條了,門房傾斜著身子,屋頂滴滴答答地漏水,頂梁柱腐朽得厲害,老屋裡留守老人孤單而落寞的身影,還有那袅袅缭繞於老街深處的鼓詞聲,合著這秋雨的淅淅瀝瀝,聲情並茂地編排著老街的古老故事。
瞿溪老街,其商業街的意味已經遠去,但它作為溫州古代農村集鎮形態的活標本,作為千年紙山文化的歷史記憶,作為二月初一傳統會市的發源地,作為研究溫州明清時期生產、生活、商業、消費、文化宗教等習俗的重要遺存,有著不可復制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和地位。老街雖老,回味猶醇。
(來源:瓯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