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江北第一古村朱家峪村

江北第一古村朱家峪村

日期:2016/12/14 17:46:16      編輯:古建園林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為梯形居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錯落有致。村內有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古泉等大小景點八十余處,四面青峰隱隱,溪中碧水悠悠,走進朱家峪村可“歸真、訪古、探幽”,一飽眼福,感悟人生。

    朱家峪村位於明水城東獻公裡處,胡山東北角下,距濟南40公裡。古村原名城角峪,後改名富山峪,明洪武二年,朱氏進村,因系國姓,故名朱家峪。村內現有大小古建築近200處,各種石橋20余座,一井泉20每考:用字m塗座,`有康熙雙橋、雙軌古道,文昌閣、關帝廟,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古村。

    文昌閣被專家譽為“清代磚雕精美之作,建閣至今,未修復一次,依然堅固如初。文昌閣坐北面南,與文峰山頂魁星樓遙遙相對,魁星點狀元,文昌主仕途其內涵融為一體,這種互應式道教建築,在全國也實屬罕見。每逢盛夏連雨之日,雲霧缭繞,濃雲低垂,時而從閣頂飄然而過,時而從閣洞穿越而行,文昌閣若隱若現,大有蓬萊仙境之妙趣。

    文峰獨秀位於舊村南首,文峰山,拔地而起,外形獨特,形如“金”字塔,遍山塔柏,數百年來,郁郁蔥蔥。山頂魁星樓建於清道光十九年。文筆山西側,正是那三山並列的筆架山,系魁星放筆之具;文峰山東側,有一水窪處,名曰魁星硯池,天然安排,協調之至。

    關帝廟建於明代廟雖小而建築獨特.三面盡用大青方石扣砌間成楣石:橫貫雙龍戲珠;左右石柱細刻飛龍攀援。關帝即關公.文武兼備,忠義之士.歷代為世人所崇祀。

    朱氏家祠位於舊村北首東側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分裡外兩院。裡院有建築古雅而壯觀的祠堂祠堂:系細鑿大青方石、青磚、木椽、小瓦、翹檐、出廈之結構.祖傳,略仿岱廟而建.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現僅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機勃發。外院是空地一方,祭祖前在此正衣冠,方可入內。東牆有兩方碑志。祠門為磚砌拱形.推拉式鐵門,別具一格。台階下南北兩處,各樹一旗桿座。

    長流泉位於舊村東崖下南池建於比二十四年(1898年)仲春,北池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三月。在南池南切5面石牆上各有石雕龍頭相對而視。每當開泉季節清涼的泉水便從龍口噴湧而出注入方池,清澈見底泉水屬優質水源。

    壇井七折又名壇井七孔橋.位於舊村東南首.文峰山東北腳下.壇井口小肚大.狀若壇。井水系文峰山潛流湧出,甘甜適口,從未干涸。

    自古以來,由於重視文化教育,人才輩出,故被周邊鄉民譽為“文化村”。清末至民國年間,本村私塾,星羅棋布,達17余處,先後有文峰小學、女子學校和山陰小學各一處。1932年,開明人士朱連拔、朱連弟創辦了朱家峪女子學校,這是中國農村地區較早的女子學堂。清末至今,全村教師20余人,從建國至2003年,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達和余人。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書”,涉及政治、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園林建築、藝術、自然、地理等科學。被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標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