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七百年古村落歙縣金竹村

七百年古村落歙縣金竹村

日期:2016/12/14 17:47:08      編輯:古建園林

    七八百年歷史的徽州古村落,因為地質災害多發,不得不整體搬遷。

    牆倒屋傾,滿目瘡痍,人跡稀少,古村落在破敗和荒涼中瀕臨消失。

    如何才能既保障村民人身財產安全,又能留得住濃濃鄉愁,當地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著。

    古村落地質災害頻發

    距離歙縣縣城約26公裡,距北岸鎮政府駐地約3公裡,有一個建於北宋年間,現已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金竹村。

    金竹村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坡上,總面積4.5平方公裡,轄九個村民小組,391戶1008人,這裡的村民采菊花、摘茶葉、挖山芋、種玉米,沿襲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實民風,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這半山腰的古老村落裡。

    金竹嶺是“黃山貢菊”原產地,金秋十月,山村漫山遍野的黃菊花、白菊花與色彩斑斓的秋葉交相輝映,好似一幅幅錦繡絢麗的山水畫,被黃山市認定為“百佳攝影點”。然而在這醉人的美景背後卻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這裡是省級地質災害點之一,崩塌時有發生,山上許多房屋開裂嚴重,直接威脅村莊內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保全價值,留住鄉愁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記者走進這個古老的村落。拐街踏巷,卻發現映入眼簾的青磚瓦房,滿目瘡痍,了無生氣。有的民居,因為長久無人居住,牆體開裂,損毀嚴重,牆上寫著大大的“拆”字,也預示著它們的命運。

    據悉,2012年11月,金竹安置區——金竹新村工程破土動工,目前絕大部分村民都搬進了新居。

    盡管有了舒適的新家,但是很多年老的村民,仍然不時回到老房子裡住上一段時間,“以前住在老房子裡,白天隔著窗戶就能聊天,晚上都不用關門,現在突然搬上樓去鎖住自己,一開始不習慣。””65歲的村民胡榮壽無奈地說。

    房子可以拆,但是鄉愁挪不動,如何兼顧兩者,也是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據北岸鎮黨委書記汪皆兵介紹,鎮裡特地找到了縣文物部門,對村裡的古民居進行現場勘驗,結果發現,有價值的老房子幾乎沒有,只有一個祠堂的歷史比較悠久,此外還有幾戶民居的門樓構件有些價值。“有價值的古祠堂,可以考慮搬下山來進行保護,其他老房子裡有價值的部件,也可以拆下來,陳列在祠堂裡,作為一個紀念,幫村民留住鄉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