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蒼坡村

蒼坡村

日期:2016/12/14 17:39:16      編輯:古建園林

    蒼坡村位於巖頭鎮北面仙清公路西側,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於公元955年,原名蒼墩。現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請國師李時日設計的,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雖經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築的寨牆、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蒼坡村在村莊的布局構思上,非常注重蘊含文化的內涵。村莊是以“文房四寶”來進行布局。

    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環狀的鼓盤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方開八條路,經村寨的八道門通向村外。先後建東西兩方池及園堤勝景,同時以“文房四寶”作為規劃思想指導其布局,建長306米、寬2米的直街稱“筆街”,對村西筆架山;以兩方池作“硯台”;硯台兩旁擱置長4.5米、厚0.5米、寬0.3米、端頭打斜的條石以為“墨“;村四周展開的3000畝平疇以為紙。意在激勵後代讀書入仕,光宗耀祖。李時日在村寨大門上題聯:“四壁青山藏虎豹,雙池碧水貯蛟龍”,以寓此村為龍騰虎躍、名人輩出之地。

    村落始建於五代後周,始遷祖為避閩亂,從福建長溪徙居永嘉靈山被周家招為女婿,後東遷約一公裡,建宅今址。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第五世祖時,人丁興旺,分為東宅、西宅和麻溪園三地段,各設祠堂,並在村口建李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第七世祖李秋山遷居方巷。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請國師李時日商討建村規劃,按五行風水說,依“文房四寶”布局重建村落。

    楠溪江國家風景旅游區開放以來,蒼坡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游人。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的民俗風情,成為現代人、都市人休閒度假時開懷娛樂的節目和了解歷史與民俗的窗口。

    蒼坡村正月十五有放魚燈的傳統,游人手裡折疊的紙燈籠,點上燈以後放到水中任期漂流,他們把這紙燈籠叫“魚燈”。每到那時,家家戶戶都要扎許多,放到水中,寄托吉慶有余的願望。蒼坡村還有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燒米酒的方法,吸引了前來蒼坡村參觀的人們。老板熱情好客,游人們也可以品嘗米酒。

    我國著名的京昆戲劇藝術家俞正飛曾經說過“南昆北昆,不如永昆”,永昆指的是永嘉地區民間昆劇藝術。隨著地區的旅游開放,瀕臨絕種的永昆藝術再度受到重視。蒼坡古老的戲台上又響起了永昆古老唱腔的調調來。

    蒼坡村的仁濟廟前,有三棵古柏,迄今已有815歲。據說當年親手種植古柏的是李氏的第九世祖李西齋,他不僅倡導村民們大力植樹,美化家園,並立下禁令:凡在樹上栓牛者,立殺牛不赦。有一次他聽說有人栓牛於柏樹,一查,不是別人正是自家的長工。李西齋不由分說把自家的牛殺了,李西齋丟了一頭牛,卻換來了古柏歲歲常青,風華月貌,千年不衰。只要你走進它的身邊,就能感受到它從遙遠的過去向我們傳來的古老的氣息。

    交通方面,從巖頭到蒼坡可乘往巖坦、張溪、鶴盛、嶺頭方向的中巴在蒼坡村路口下車即可,然後步行10分鐘進村或乘當地的農用三輪車(每位1元)進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