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丹霞地貌
日期:2016/12/14 17:45:24   編輯:古建園林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區南郊二十公裡處,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區200平方公裡,素有“神仙所都”、“人間福地”之譽。龍虎山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歷史悠久、出土文物豐富的古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中國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以生動的文字描寫這裡的景色:“千峰竟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籐羅倒掛”。“遠看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魂”。登高可覽九十九峰龍騰虎躍之雄峻,乘筏可賞二十余裡仙蹤缥缈之畫屏。尋天師遺跡,拜道教祖庭,探崖墓之秘,眺龍騰虎躍,觀民風之淳,見景見趣,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來到這裡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之後,張道陵精誠修道,創立了道教,先後獲“黃帝九鼎丹書”和“太清丹經”,撰寫《老子想爾注》進行解說,並攜帶底子入蜀布道,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祛災,深得人民愛戴。
天師世家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派,在中國百姓中具有廣泛的影響,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至今保留完好的龍虎山上清嗣漢天師府,占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恢宏,尚存古建築6000余平方米,會部雕花镂刻,朱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被歷史上許多皇帝賜號“宰相家”、“大真人府”,歷來被尊為道教祖庭。“百神受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簡稱上清宮。道教興盛時期曾建有十大道宮,二十四道觀,三十六道院。宮內伏魔殿的鎮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筆下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出處,整個建築規模宏大,是中國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推薦閱讀:
我國最早金銀礦遺址在上饒、德興
辛亥革命杭州遺址遭強拆毀損嚴重
湖北:大水井古建築群加緊修繕
佛山:祖廟環境景觀整治在春節前開工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景區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巖、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明淨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從景區貫穿而過。她宛若一條銀色的飄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巖這兒穎寶珠串為一體,形成龍虎山旅游觀光的最佳線路。從上清千年古鎮乘竹筏順泸溪河而下,二十裡山水二十裡畫屏,兩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即景,宛若仙境。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游覽於此,吟詩作畫,流芳千古。
著名景點:道堂巖丹勺巖蘑菇巖僧尼峰雲錦山水中蓮鐘鼓石仙女巖玉梳石
歷時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戰國崖墓,是龍虎山風景旅游區的又一“絕”景,崖墓分布廣、數量多、位置險、造型奇特、文物豐富,為中國之最。
龍虎山地理位置優越,鷹潭為中國南方交通樞紐,鷹廈、皖贛、浙贛鐵路和320、206國道及龔(店)資(溪)公路貫穿而過。每日接送始發列車80多趟,為往來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離南昌飛機場僅兩個小時的汽車路程,登機可直通內陸各地和香港等海外地區。龍虎山東鄰武夷山、北接黃山、廬山和瓷都景德鎮,南下可去廈門海濱,西連井崗山、韶山、可作數日連游。近幾年來,海內外游覽者絡繹不絕。游客來此賞景,道徒來此授錄,考古者來此探奇,龍虎山享譽遐迩。
推薦閱讀:
我國最早金銀礦遺址在上饒、德興
辛亥革命杭州遺址遭強拆毀損嚴重
湖北:大水井古建築群加緊修繕
佛山:祖廟環境景觀整治在春節前開工